“Thank you,Thank you. Thank you for coming.”这句台词在科技圈中大抵相当于“I'll be back.”在电影圈的地位了,后者是戴着墨镜的终结者狠狠的说出的台词,而前者,则是乔布斯在 Apple 发布会上常用的开场词,他们二人共同的结果是……好了这不重要,下面就几组图带你看看发布会的大不同,断章取义、纯属恶搞。

发布会演讲者好重要的!乔布斯之所以能成为演讲者的标杆,主要是由于他不管是个瘦子还是个胖子都能将气势表达的淋漓尽致,在瘦的时候不虚弱,胖的时候不出汗。最重要的是字正腔圆,让人听清楚他说的每一个“amazing!”

后来 Tim Cook 上台之后知道自己不善于演讲,就交给手下人分工去做。能上的上,不能上的就踏实干活,不然为啥一直把 John Ive 关在小白屋里呢。

所以,发布会的演讲者不一定非得是 CEO,也不一定要让每个部门的高管拿着稿都上一遍台。

发布会也不都是发布产品,比如 6 月份发布个操作系统,9 月份才能用到;比如一群技术宅畅谈自己对未来的畅想;比如开一场发布会来发布即将发布一个产品的消息。

一场发布会通常持续几个小时,看到最后可能很多人都累了,所以得来点娱乐调剂一下。U2 这种大牌乐队肯定是因为推了专辑加上私交,找来逃跑计划估计是为了表达对前辈的“致敬”,但是发布电脑拉柳岩来唱一首就让人摸不到头脑了。

发布平台最后跳了一首小苹果是几个意思?

当然了,发布会的 Keynote 大多都掌握了简洁的精髓,一整个屏幕上只有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图表。不过还是有部分发布会的 Keynote 颇为传统,以文字为主,还都是宋体。

其实一场发布会是从邀请函开始的,最近 moto E 就把邀请函做到了极致—干脆都不开发布会了,打开盒子就可以了。

有些个做的就不是很好,浪费了资源,比如给块塑料,木头,金属块甚至一大块跟秤那么大的亚克力板,让人发愁怎么处理。

如果你收到了这样的邀请函,建议有点耐心把它拆散了当做乐高玩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