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这段时期,欧洲的家长会用鸦片给孩子止啼,大家下班后会到酒吧里来点可卡因,头疼脑热就去药店买海洛因回家来一管儿,发生战争时国民还会捐钱给前方战士购买毒品和针头。后来,历史学家们把那个时代命名为‘大飞行时代’(The Great Binge)。”
在大飞行时代,“当时流行的养生文章经常会教育大家:吃饭之前一定要喝一杯可卡因饮品(没酒精的也行,但必须得有可卡因),不然消化不良头痛阳痿可别怪老师没有教你。当然,儿童的身体尚未长成,这种滋补法恐怕受不了,所以他们每顿饭前只能喝半杯可卡因饮料,再多喝就不好啦”。

“最早期的可口可乐是连酒带可卡因都有的,后来觉得酒精有害健康,就把酒去掉只放可卡因了,正好适合大飞行时代的少年儿童使用。(想必大家对coca cola中的“coca”早就心知肚明了吧。)”
看了这些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播放一段视频:风雨的洗礼,我从不怯步……
阅读《北戴河碱业工人读书会》的原文请点击标题链接
豌豆荚新推出了一款名为开眼的视频应用,这个 app 每天会推荐一段短视频,内容可能是穿衣搭配、美食攻略;也可能是旅行新发现和音乐 MV。

还记得【今日乐见】昨天推荐的应用学习中国吗?建议把二者搭配服用。
阅读原文请点击标题链接
其实,在我们觉得欧洲的大飞行时代不可思议时,今天也有人把科技看着是毒品,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篇《科技有时也是毒品》。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