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智能手机,名字叫 M9+,是 HTC 家族的最年轻一代。俗语有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家族中,我备受长辈的呵护,承载着家族复兴的希望。用你们人类的话讲,我就是所谓的“旗舰手机”。
一周前,我被装在一个黑漆漆的盒子里,送到了一位少年的手中。一开始,我挺不喜欢他的。他使用 iPhone、iPad、Mac 电脑,一身的苹果味,是我讨厌(或者说畏惧)的味道。
相反,少年似乎还挺喜欢我。见到我第一刻,他就将 iPhone 丢在了一旁,双手捧着我把玩。我喜欢这种抢走别人玩伴的感觉,看着 iPhone 6 一脸的幽怨表情,我决使出浑身解数,彻底让这少年爱上我。
外观
我有这份自信。
他们说,我长得很帅气。家族在我的身上花了大心思,全金属机身、双色一体边框,都是我身上最闪耀的特质。如果说女生可能会觉得我不够温柔,我想少年应该会喜欢我身上的阳刚之气。不是俗语又云:人靠手机,马靠鞍。

但是,也有人吐槽说,我和我的父辈(M8)、祖辈(M7)长得很像,以至于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这话我可不爱听了。同为 HTC 家族中“One”系列分支,我当然遗传了他们的基因。用你们人类的话讲,这叫做“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不过,相比起他们,我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比如,移至机身右侧的锁屏键能够方便人们单手持握,双色一体金属边框是对父辈们在工艺上的一次超越。

少年应该也是赞同我说的话。将 M8 和我摆在桌子上,他会首先将我捧起,而不是对 M8 念念不忘。
不过,我注意到,少年有时会突然皱起眉头:一个是当左手持机时,本想按右侧的锁屏键,却常常误按了上方的“音量-”键;另一个是使用当时间久了,我的机身边缘硌着他的手掌的时候。

相机
我不知道是少年的原因,还是我自身存在的设计问题。但不管怎样,我都应该要做些什么来挽回些形象。
“相机”是我的一大杀手锏。去年摔了一跤的 HTC 家族决定押宝在我身上,它们为我武装了 F/2.2 大光圈、27.8mm 大广角、2000 万像素后置摄像头,200 万像素辅助摄像头以及 400 万 UltraPixel 超像素前置摄像头,这使得我能应付白天、黑夜、自拍、4K 录像等多种场景。

凭实力说话。先来看看白天成像:


(上:M9+ 下:iPhone 6)
拍风景、拍萌物自然不在话下。相比起 iPhone 6 的 800 万像素,我的 2000 万像素取景范围更大,颜色更偏冷。虽不能说秒杀 iPhone,但也属于正常水平。
再来看我的强项,自拍。

(左:M9+ 右:iPhone 6)
最后是夜晚成像方面。

(左:M9+ 右:iPhone 6)
原以为使出家族为我精心准备的杀手锏,少年会对我刮目相看,但没想到他对我的评价竟然是表现平平,不符预期。
不由得,我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堆积了 2000 万像素,我依然不能称得上是一款好的拍照手机呢?不是说去年父辈(M8)的唯一缺陷就在于相机么,弥补了这一缺陷的我难道还不能成为家族复兴的希望吗?
系统、续航和发热
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转移少年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停留在相机这一块不满意之处。我想,“系统”应该会为我扳回一分。
一直没告诉大家的一点是,其实我是个混血儿,混的是美国(西雅图)和中国(北京)的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区别于其他成员,家族为我配备了专属的名为“China Sense”的系统。
China Sense 基于 Android 5.0 定制而成,在国际版 Sense 7 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中国本土化改进,例如浏览器采用的是 QQ 浏览器的技术支持。
在设计逻辑上,比起 Sense 6,我所搭载的 China Sense(Sense 7)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例如将短信智能划分为常规、通知、已阻止三类,分别代表常规短信、系统提醒、垃圾短信;通话功能也做了简洁化处理,电话与通话记录合在了一起,更方便查询读取,等等。

(左:Sense 首页 中:Sense 7 短信页面 右:iOS 8 主题)
另外,最令我自豪的是新增的名为“Sense 首页”的主屏幕插件。它能根据地理位置显示适合当前情景下的以及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例如,我发现少年外出时喜欢使用Uber、易到和高德地图,在家时经常使用微博、知乎日报和支付宝,而在工作时几乎只使用邮件和日历。
看得出来,少年对这一功能也很满意的。另外,他还对 China Sense(Sense 7)独有的个性化主题商店同样情有独钟。在主题商店里,用户可以选择主题、壁纸、图标、声音、字体等不同内容进行多样化组合。所有内容来自 HTC Creative Labs 或其他设计师用户。
“HTC 提供的这些主题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能看的自带主题。”
我很开心少年曾经这样嘀咕过。我发现,他经常使用一套名为“Nimbus”的科技感十足的主题,和一套名为“印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主题。偶尔,他还会尝试一套 iOS 8 的图标。
得益于 5.2 吋 2K 分辨率屏幕,联发科 MT6795T 64 位 8 核处理器,在视觉清晰度和系统流畅度上,我几乎肯定能得一个 95 分以上的高分。我想这下,少年应该会满意了吧。但奇怪,为什么少年不肯长时间陪我玩耍呢。
“喂,你别走啊,别留我一个人(手机)孤零零和电源线玩啊”,我向他抱怨,但他不曾回头理我一眼。
每天我都会有四个小时(两次)与电源线大眼瞪小眼玩耍,每次我与少年手掌接触的时间都不超过半小时。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太过热情(温度容易升高),又或者不能长时间保持对他有价值(续航太短)。
指纹识别
看着少年失望的背影,我决定拿出我的压箱底武器——指纹识别。这项杀手锏可是连比我早出生 37 天的哥哥 M9 都难以享受的殊荣。
在手机前面板本属于 Boom Sound 扬声器的地方,HTC 家族特意为我设计了长条形的 Home 键。说“Home 键”可能不太准确,事实上它只是一块触摸板,并不能往下压,目的只有一个触摸式指纹识别。

省去了下压环节,我有信心在识别速度上媲美 iPhone,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甚至比 iPhone 更快。准确率上,也能与 iPhone 不相上下。
看到少年脸上的笑容,我默默给自己鼓了一个掌。我知道,家族的心血并没有白费。指纹识别的确能为我加分。
然而,随后少年就陷入了沉思。我听懂了他的表情,他似乎在说:
在操作上,长条形指纹触摸板没有圆形 Home 键舒服,甚至比起三星 S6 的 Home 键都要硌手许多;
除了指纹识别,触摸板没有其他功能,不能返回到主屏幕,也不能用作拍照快捷键(S6 是这么干的);
指纹识别目前只能应用于解锁屏幕,暂时没有其他应用场景,没有支付,更没有其他生态。
好吧,我彻底疑惑了。为什么我就不能得到少年的完全肯定呢?难道我也难逃 HTC 家族“每代产品必有无法忍受的瑕疵”的魔咒?
想着想着,少年又拿回了他的 iPhone,将我放在了房间角落。唉...
写在后面
(影响美感的一段话)
不知道大家是否接受这样的风格。在拿到 HTC One M9+ 时,我就在想如何写一篇不枯燥体验文章,偶然想到以这样的视角,希望没有弄巧成拙。
如果看不懂(不想看),没关系,我将上文的 M9+ 体验感受总结如下:
1. 外观设计很抢眼,HTC 团队花了一些心思,并非如之前所说的“根本看不出来与前两代产品的差别”。
2. 机身边缘有些许硌手。锁屏键移至机身右侧,方便单手持握,但有时容易与“音量-”键冲突。右手持手机时,拇指正好在锁屏键上,可能效果更佳。
3. 可能是由于测试机器,系统版本不太稳定,M9+ 并没有发挥出 2000 万像素的优势,或者说堆积起的 2000 万像素毫无价值。相比起像素,相机本身的调教可能更为重要,这点 iPhone 可作范例。
4. 系统运行很流畅,相比起 Sense 6,China Sense(Sense 7)改进不少,尤其是“Sense 首页”主屏幕插件和主题商店都非常有价值。前者能方便日常应用使用,后者提供的主题是目前遇到的为数不多能看的自带主题。
5. China Sense 有一些本地化改善,例如浏览器换成了 QQ 浏览器的技术支持。不过,改善还很局限,本来期待有更多本土化内容的 BlinkFeed 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鸡肋。
6. 指纹识别准确度和速度都非常不错,聊胜于无。但它不是 Home 键,只是个触摸板,除了指纹解锁屏幕,暂时没有其他应用场景。比起苹果和三星,HTC 的指纹识别想要打通支付及其他生态系统,难度更大。
HTC One M9+ 是一部标志性的打着深深 HTC 烙印的旗舰手机。相比前代,它在设计工艺上有所提升,新增了有价值的指纹识别,系统优化上下了功夫。但 2000 万像素摄像头依然没能给 M9+ 带来惊喜,指纹识别也是一条看不到“生态”的路。简单来说,HTC 前几代产品有的优势,在 M9+ 上都有,该有的缺点,还是依然存在。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