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虽然台湾和内地都属于华语市场,但是两者几乎完全不同。来自台湾的活动报名与售票平台“活动行”,就在取得了台北市场的领先地位后,在北京组建了团队,进入内地市场。

活动行在台湾的名字叫做活动通(Accupass),是一个在线活动组织平台,活动主办方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发布活动页面 ,提供线上报名和购票渠道,用户在报名后会获得电子票券参与活动,并拓展出售票验票、个性化定制、数据统计、会员管理等多种服务。而在2011年8月,他们参加了创新中国的总决赛,获得了创新之星第三名的成绩,并拿到了高通和DCM的投资。
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两地市场的。
Q:你们是什么时候进入内地的?
我们在2011年年中就开始在内地进行调研了,但是到2012年4月我们才算正式进入内地市场 ,7月我们的产品上线。
我们目前在台北和内地都有团队,一共有二十多个人。
不过由于发展的阶段不同,市场差异也很大,我们北京和台北的团队都相对独立,是平行发展的。在台北,我们已经是最大的活动报名售票平台,所以现在只需要做线上的推广就行,但是在内地,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会需要做很多线下的工作,去主动和活动主办方接触。
不过我们在台湾的好的经验和策略也会带过来。比如现在在初期,我们承接主要的活动就是中小规模的活动,而且以互联网和财经类的为主。这是因为演出类活动已经有一些传统票务商,大型会展则很难接触到负责人,而且大型活动,需要考虑到更多的是现场的细节,比如我要开几个验票口验票、怎么安排座位等,而中小型活动,我们主要工作都很“后端”,更专注,所以也能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服务。
其实本来我们没打算这么早进入到内地市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参加了创新中国的大赛,并获了奖,我们有点担心内地会出现模仿的项目,所以比原计划提前来到了北京。
Q:觉得两地市场主要有什么不同?
差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说,台湾的活动主办方更注重功能性需求,比如定制页面、信息安全等,而内地更看重宣传需求,我去和很多主办方谈合作,他们都会问,如果用你们的网站,能给我带来多少观众?(笑)
还有付费习惯也不一样,在台北,大约10个活动里面会有3个活动是付费的,但是内地的活动就没有这么高的比例。我们内地的付费客户现在还比较少。
此外,台北的竞争者也很少,我们网站推出之后,并不会有多少人跟随推出类似的网站,而在北京,竞争大很多。所以我们现在的策略是想迅速把摊子铺开,在短期内把我们的品牌推出去。
不过,北京虽然竞争多,但是市场也很大,活动也要多很多。我们CEO回到台湾时,也会参加一些行业内的聚会,他会讲到北京的发展情况,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相信。很多台湾人到现在都以为大陆很不发达很落后,但事实上,内地已经和他们认为的大不相同了。
Q:针对上面这些问题,你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针对用户需求差异)我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针对活动主办方,二是针对活动参加者。之前我们想的都是先满足前者的需求,把活动组织和报名功能做完善,但是我们现在也开始尝试在首页推荐一些活动,让参会者不仅可以报名,还可以主动来我们的网站上寻找活动。先把主办方“办活动”这一块做得更好,再去考虑参加者“找活动”的事。
用户收费这一块,我们主要的收入来自收费活动的手续费、大型活动个性化定制等。在前期推广的时候,我们都会给一些优惠条件,此外也做了一些优化。比如在台湾,如果是收费活动,观众会把会款打到活动行,活动成功举办后我们再转给主办方,在内地,我们还针对优选客户推出了一个紧急提款通道,可以更灵活。
而针对竞争比较激烈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是想先在某些领域做精。台北的活动类型比较多,有互联网行业的活动,也有动漫同人活动,母婴活动,等等。但是在内地,我们会以互联网、财经和NGO的活动为主。以互联网活动来说,它的规模、频次、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性都很适合我们。在这些领域做得多了,就会形成一定的口碑。
不过这个行业的竞争关系并不恶劣,而且大多是有差异化发展,所以我们也还是会交流,同行间关系比较友好。(有遇到抄袭或模仿吗?)这个还没怎么遇到,我们现在也不担心了。即使能看到我们这么做,也不知道我们背后为什么要这么做。
Q:除去市场环境等因素外,用户使用习惯也会有差异。你们做了哪些本地化的尝试呢?
·短信代替邮件成为主要通知渠道
有个很明显的差异就是,台湾人习惯查收邮件,而内地更喜欢使用短信。台湾的网络条件很好,而且多数人都有查收邮件的习惯,所以在台湾的活动通知我们都会以邮件为主。但是大陆的用户更习惯用短信联系,并不会随时随地查收邮件,而且有的活动场地的网络信号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专门推出了短信通知的方案,在验票这一个环节还添加了离线功能。
·二维码
现在二维码签到的方式很流行,签到的速度很快,而且可以直接把到场观众信息同步到后台。但是两地的条件也不太一样。
在台湾,我们直接在邮件里附上二维码就可以,但是在这边就需要用彩信的方式发送,不是太方便。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主办方都愿意用这个方式,所以我们也会根据需求定制一些方案。比如有一个活动,我们还是提供纸质打印单,把观众姓名和二维码都附在旁边,但是观众仍然以打钩的方式签到,然后主办方等观众入场后,自己再拿着机器对着签到单旁边的二维码一个个地扫。这样也很快。(笑)
·添加活动审核程序
在台湾,我们是不会对后台的活动进行审核的,主办方只需要直接提交就行,但是在内地,我们添加了审核这一道程序,团队还有专门的人做这件事。这主要是考虑到内地对于举办活动有一些法律上的规定,不愿意在这方面有麻烦,而且我们也担心会出现不靠谱的活动 ,所以会看一下提交的活动信息是否合理。而且事实证明,不靠谱的活动确实很多。(笑)
·合作伙伴选择
在支付网站和社交网站的接入这就不用说了。在台湾,我们主要会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而在内地,主要就是新浪微博。支付的工具也不同,在台湾是PayPal,这边就是支付宝和银联了。
Q:你们团队的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公司的CEO现在就在负责北京团队。我觉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我们从来不喊口号。很多人喜欢用O2O 等等一些概念,但是我们从来都不这么说。
我们更注重产品和技术的细节,比如对于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非常重视。在台湾,有很多专业的IT技术行业的内部活动都会我们的系统,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且我们有个观念,创业公司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都会使用比较好的工具,比如Google的套件,还有其他一些付费软件。我们也很重视版权,我们网站上使用的图或海报上的图,也都是从图库里买的,客服的插件也是如此,都会获得授权。
Q:现在的发展符合你们的预期吗?
发展都有一个曲线的过程,现在还处在积累阶段,跟我预想的稍微有点差距,但是我们仍然发展得很好。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