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语速从来不低于一分钟 300 字的原创家具工厂直造电商平台造作(zaozuo.com)创始人舒为,再加上她的身高 1 米 80,刚见到她时,相信所有人都会有一种感觉,这类跨国公司高管派的作风风格,她真的能够搞定设计家居产业,这种带有潮流感又兼具纤细心灵的东西吗?

刚过了吃中饭的时间点,跟舒为约在北京 798 艺术区下午 1 点的采访时间,舒为说她为了这次的发布会已经喝了第 3 杯咖啡,没办法,得撑着。这时同事过来问,还有一杯要不要,“要要要”,舒为连说了 3 次。身旁同事赶紧去外头,再拿进来一杯星巴克。
“以摩登生活方式重构下一个十年”,造作日前在北京 798 艺术区百雅轩画廊揭幕的造作年度首展,是家装界的一次混搭合作。造作签下了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坚持 100% 全场原创设计,在“全球设计+中国制造”模式下诞生的家居家具精品,首次亮相。
“为了今天的年度首次展演,昨天我凌晨 3 点离开办公室时,还有同事才刚又要来加班”。这是舒为所带领的创业团队,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样貌。一般人可能会有疑问,这样跟投行或谘询公司,有什么区别呢?搞设计,能这样吗?这种快速节奏,真的可行吗?
先来看完她的创业背景与经历,再来下这个判断,也许还来得及。
舒为如战役般的 15 年是这样奋斗过来的:16 岁跳级考上大学、19 岁成立地产广告公司,22 岁遭遇人生第一次破产;轻松拿下美国斯坦福大学 MBA 学位后,曾创办一度惊艳业界的全球社交软件Civo,却因资金烧光,最终被迫淡出。

那要做什么呢?还有什么可以做?舒为想了想,“衣食住行”只能进军最不互联网化的家具行业,市场是极其有机会成功的,就这样埋头苦干下去吧。
看来光鲜亮丽的经验,从小就有生意头脑,舒为为多年来的职场打拼,给自己总结一句话:“小生意人懂小生意人”,要应付这些跟互联网行业相隔较远的传统家具工厂老板,扯多少“O2O、战略方向”等互联网思维,都没有太多用处,他们关心的只是能不能跟着你们持续发展,扩大规模经营下去。
“只要将心比心,当你真正地撩了衣服下来一起干事,裹在泥土里、满身二手烟时,不要忽悠,别人就会懂得你的用心良苦”,她说。
然而,接下来又要面对的是,外资企业 IKEA(宜家家居)平价品牌大举入侵,国内有各类山寨产品的中国家居市场,如何存活下来?舒为梳理了中国家具制造行业的困境:
1. 如今的家具产品与这世代文化,已经不对盘了
2. 传统实体店的渠道,租金非常昂贵,产品也更加贵了
3. 中国家具行业没有品牌、研发能力,只有生产制造与代工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之后,舒为企图打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她看到了年轻与网络的市场,她认为:
85 后崛起了,到现在都已经 30 岁左右了,也是到了需要买房、买家具的年龄阶段。但是,这一代的人们,面对经济环境已经不如以往的美好,房价越来越高,各种大山压下来,因此他们会比上一代人更挑惕,也比上一代人更节省。
今天,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正在崛起;“ 80后、90 后”消费者开始成为消费主体,他们审美独立,审美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年轻人一到家具行看,全都是上一代人的喜好品项,那种非常贵价的欧陆、田园风格,其实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这些年轻人也开始“讲究”了,因此舒为把名称订为“造,是制造;作,是作品”,有点像上海人说“做作”的意思,她觉得这个富有个性化的品牌名字,反而会让人记住。她也坚持地相信,下一个 10 年,中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确定市场目标后,就要开工了。
就像硬件开发一样,家具行业的互联网化,这过程比简单写代码困难多了,从国外找 40 多个设计师,20 多个供应工厂,包括市场运营、产品设计、研发、供应链等,专门设立给 85 后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
这个女创业家给人有一种感觉,也许是她极富个性化的风格,就是什么事情都能把它做到最极致的魔力。还有能把事情,“从无到有,从 0 到 1,从里到外”,分分秒地做出来。造作日前宣布已完成 A 轮 1500 万美元融资,由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领投,IDG 资本、晨兴创投、元璟资本、真格基金跟投。
在这段期间,在舒为带领下的造作,从街头巷战打下来的市场,会有些许突破与创新,但是后续发展与前景,还是得靠更多团队去投入研发努力,毕竟中国能有多少接受单价较高,又富有设计理念的家居产品,仍是尚待成长的空间。要真正成为品牌之路,还是有很漫长的道路需要披荆斩棘。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