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是正在上映的一部文艺片,它有点神秘:获得了 13 座奖杯;却宣称只公映 10 天,全国排片量不到 1%,很多人没得看;看过的有人痛哭流涕说经历了一场梦,也有人出了影院只留下一场懵。
豆瓣电影评论区的画风,大概就是:这电影像谁谁,有那个谁的影子嘿,让我想起来了那个谁谁谁!

这种可能暴露智商的事情上,我还是沉默吧。
就是这部电影,把一些不那么文艺的观众们活活儿给逼成了神经病:这到底是故障还是艺术呢?是不是所有人都在陶醉,只有我没看懂?算了我还是闭嘴吧。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事儿:
电影院里看的时候突然变得很卡,但是大家担心这也是某种艺术手法,所以都没有向工作人员释示意......

以为遇到了很有寓意的长镜头,盯着看了几分钟才发现不对。

结束放映之后工作人员忘了开灯,所有观众也都没有离开,还以为最后会有点什么。

首映那天也出现了卡顿,主持人非常贴心地提醒大家,这个是工作失误不是艺术,请大家待会儿不要提问导演这个问题。

不文艺的观众们之所以这么无力,也......都是被逼的吧,毕竟这些难以捉摸的艺术手法在以前也是有过先例的。
看《聂隐娘》时对着艺术手法大喊“卡住了”这种事,谁都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啊。

或者看《山河故人》的时候因为开头的 4:3 画幅提出疑问?这些有可能暴露智商的事上,大部分人还都是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这部电影让我有了生理反应!(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稍微翻过评论的人一定会得到这个消息:影片里有一个 42 分钟的长镜头,非常厉害,像一场梦!
然而有些易吐体质的观众就没有这个做梦的福分了,这段影片里的晃动和颠簸,再加上画面中曲折的山路和摩托,让他们有了晕车般的生理反应:想吐。



甚至有人询问能不能凭票根报销晕车药。

作为一个当初在观看《推拿》时,被手持拍摄和盲人视角的虚实变换晃得连吐三次、无法正常观影的人,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了。
在评论区看到说,选择小点的屏幕或者靠后的座位能减轻这种不适感,还没有观影的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这是诗,还是 QQ 空间文学?
至于影片里出现的诗句旁白,有人觉得很美妙,但是也有人说......像自己妈妈写在 QQ 空间的。

不过导演本人可能不会对这个说法在意,因为他在回答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问题时,就说过自己并没有觉得那是诗,只觉得那就是 QQ 空间里的内容。

唔,巧合程度上真的让人很想请问这两条是不是 QQ 空间的公关文!(大误)
要说的是,从网络上的整体评论来看,还是认为这部电影就像一场梦的朋友更多。它目前在豆瓣上共有 18488 人评价,得分为 7.8 分,甚至还有一些夸张的、非常个人体验化的评论,比如:心跳加快、浑身颤抖、痛哭一分钟。

或者:我在这部电影的大雨里得了感冒,到现在都没能好。

虽然排片量小、也没有铺天盖地宣传,但《路边野餐》的好口碑还是帮它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讨论。现在情况就是这些,每个人具体看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谁也说不好。所以,在网络上先了看一番影评的你,是莫名想看呢,还是会觉得自己就安安静静当个“下等人”别看了得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