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ngWest曾经报道过众包地图导航应用Waze,是如何在桑迪飓风中接到白宫电话,从而帮助美国联邦应急委员会,通过用户提交的数据和地理位置信息为在飓风中缺电和缺油的加油站输送资源的故事。现在看,不久后面对类似“春运”的中国式灾难,Waze也有可能帮上忙了。目前有4000万用户的Waze计划正式发布针对中国用户的服务,而并非简单的中文版。
Waze的CEO Noam Bardin今天向我确认了Waze即将推出针对中国用户服务的消息,他表示Waze的中国版服务将在今年夏天正式发布,但未透露更具体的时间。Waze迄今3轮共计6700万美元的投资中,包括BlueRun Ventures和KPCB这样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包括李嘉诚的基金。而据我所知,Waze的投资方还包括联想投资。
此前Waze就已经有中文版本,但主要仍是基于美国市场的中文服务,而并非真正的中国市场。
与Google地图、微软Bing地图和颇受诟病的苹果地图最大的不同在于,Waze用“群体智慧”,让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通过提交数据、贡献和修改信息的方式,通过用户提交的路况信息、周边服务信息和社交数据信息,最新的版本更新还可以由用户直接标注封路信息,以进一步提升地图和导航的准确性和功能性。在飓风中那些孤立的缺电少油的加油站等数据信息,正是在公路上行驶的3000多万(当时它的用户还不到4000万)用户贡献的。
在中国,看上去Waze仍想继续延续“众包”和群体智慧路线。从Waze CEO Noam Bardin在中国新年时发送给我的一封邮件中可以看到:目前Waze的官方中文名称是“位知”(并非现在一些第三方应用商店标注的“位智”),Waze未来在中国本地服务的slogan好像也挺切中要害:“团结起来,和堵车斗智斗勇”。

这个愿景抓住了很多人的痛点。只是目前并没有一个真正采用“众包路线”的产品在中国成功的先例。Waze的用户从去年10月的3000万,用了不到5个月已经突破了4000万。该公司表示计划在2013年底用户突破3000万——中国在这个用户增长中应该会扮演一个角色。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