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出身的斯日最开始要做一款相机app的初衷特别简单:拍出好看的美食,却没有一款应用可以直接加菜名。应该有一款app可以往照片上直接添加文字。
按照这个需求做出食日谈之后,斯日又觉得食日谈有太强烈的饮食导向,美食这件事情太过于小众化。而在图片上加文字这件事情可以变得更大众更好玩。
于是,“黄油相机”就诞生了。12月15日,从食日谈改版而来的“黄油相机”上线。第二天,便登上热搜榜。一周时间里,下载量逾10万。
取名黄油是来自电影《茱莉亚》里面的台词: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生命里的呼吸。按照斯日的思路,文字之于图片,就是黄油跟面包的关系,少了黄油的面包,总是少点什么。
iOS 端从不缺少优秀的图片处理 app,像Over等优秀的产品已占据一方市场。但是在中文字体环境下中却少有一款应用足够吸引人,而黄油相机就是一款更适合中文字体的拍照加文字的应用。

打开黄油相机,首先进入的是照片时间线。添加关注人的好友分享的照片都汇聚于此。除了基本的点赞和评论功能外,开发团队给应用设计了“Ding”一下的功能:“Ding”一下其他人分享的照片,便可以直接将其转换为模板,用于自己的拍摄。
斯日很清楚滤镜不再是一张能够打的牌了,但依然希望在滤镜的设计上有一些变化。与常见的相机类app不同,黄油相机设置了实时滤镜,用户通过滑动就可以直接切换8种滤镜,减少了照片生成后重新拍摄的时间。编辑照片时,黄油相机有自带的免费模板。你看到其他人的照片也可以收藏下来,当做模板直接使用,像一个自由市场。如果你觉得不满意,你也可以把重新编辑或创建新模板。
目前看来,黄油相机最大的亮点还是文本的应用。用户可以随意给图片添加文字,模板可以随意选择。目前已经有了8款预置字体,此外商店里还有11款免费字体和2款收费字体。通过编辑,用户可以选择字体、矢量图形元素、滤镜效果的不同搭配。还可以调整字间距、选题颜色、透明度和横竖版切换等。对于字体的处理上,俨然像是把Word的编辑功能搬到了黄油相机上。

一个细节是,斯日会在每个模板之后设置info键,让用户看到关于该模板的包括字体在内的信息。“这是对字体设计师的基本尊重,也可以让用户更加了解我们中文字体的丰富性”,他说。
在将用户搬到黄油相机平台上来之后,黄油相机下一步主打的便是“社交”。斯日坦承,他们就是想做中国版的Instagram。“Instagram的火爆是因为在特殊环境下,生搬硬套它的火爆模式,主打滤镜是很难的了。所以我们选择去做文字,文字是什么?就是给用户二次创作的能力。”
斯日认为,所有人手机里都有足够多的照片, 他们要做的是如何盘活这些照片。把已有的照片移到黄油相机这个平台上,慢慢地给用户培养出一种设计氛围。尤其是“Ding”的功能,能够降低用户的设计门槛。
在这个基础上,黄油相机支持用户将照片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第三方应用上。除此之外,黄油相机还将建立一个社交关系平台,类似Instagram,它将向用户推荐值得关注的人。但与Instagram通常选择推荐明星用户不同,斯日表示,开发团队会格外注重用户关系链的选择,在推荐值得关注的人时,只有互动性较高的关系才会被推荐。
黄油相机的文本功能给予了用户足够高的自由度,这是开发团队最为看重的。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以文本为切入点的应用能与之正面竞争。“很多相机类产品都用模板限制了用户的创作,但我们给用户的自由度很高。我一定要做到的是,我的产品可以满足很多人,成为一款平台工具。”斯日说。
现在的黄油相机还是1.0版本,在ios7及以上的iPhone都可适用。但是针对iPhone4及4s,因为屏幕尺寸适配的问题,暂时还不能适用。开发团队正在进行Android版的开发,预计年底之前便可上线。届时也会同时解决iPhone4及4s的适配问题。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