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应用程序设计团队都在讨论图标、文件夹、设置和菜单设计的时候,有一款应用正是因为它没有以上的任何东西而获得超乎寻常的青睐。Fifty-five团队出品的Paper目标就是成为一本电子版的草稿记事本——我的许多广告和设计公司的朋友都向我推荐这款产品,这是他们每天工作所使用的工具。

打开程序后展示的是默认的三本仿真笔记本,看起来颇似著名的Moleskine经典笔记本,分别是作为范例的Paper创作、创意本和素描本,最后一些叠在一起的画作是从该程序的用户社区“Made With Paper”内挑选出来的作品集。
Paper创作本内的21页内容基本是用来提示用户Paper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创作电影电视脚本分镜头、画网页或是App程序的结构草图和功能解释,或是把它当一本手写笔记本来记录行事历等等。我曾经听到不止一两个人说过,Moleskine的笔记本因为太过精美以致于在上面写任何东西都怕不够完美,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收藏品而脱离了鼓励人们书写的初衷了。但电子版的Paper用这些看似乱糟糟的范例让新上手的用户都能找到自己可以使用Paper的方式,而并不局限地把它认为是专为设计师或是画家们制作的应用程序。

在主操作界面中,除了乳白色的图画空间外,只有底下一排工具盒,剩下的都是自由创作的空间。程序内所有的手指操作动作都非常符合人们本身在苹果触屏上的操作习惯,比如两指一捏缩小所在笔记本页面,再以相同动作关闭笔记本,或是用一指翻动笔记本或是展示的画作。另一个为绘画或是创作独特设计的功能是rewind(倒带),尽管软件内也提供橡皮擦功能,但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有时候有些颜色重叠或是覆盖,用橡皮擦只能一起擦光或是推倒重画。这是在画布上创作时都让人很头痛的问题。但在Paper里,只需要用两指逆时针画圈就可以做后退动作,最多可以删除最近的20个动作。
尽管主画面没有任何交互的设计,但FiftyThree团队花时间在另一件事情上——提供更逼真的绘画体验。他们反复模拟了各种画笔在和纸张接触时呈现出的线条和质感。随免费软件下载下来的绘画笔在落笔时不会呈现圆圆的线条开头,而是根据手指轻重和接触面积呈现出与真实在纸张上使用画笔时相同的曲线,粗细有别。收费工具中包括铅笔、马克笔、自来水笔和可以大面积上色的水粉笔,都在购买前提供材质的展示和小范围试用。以水粉笔为例,FiftyThree团队反复模拟了这种笔在与纸张接触时向外晕染的过程,计算出在程序中应该采用的晕染半径,以及反复对同一处上色后颜色交叠在一起的效果。由于iPad上的创作面积有限,另一个有效帮助创作者进行细节刻画的功能是放大镜。使用者只需要在画布的任何地方使用两指做放大的手势就可以使用放大镜,放大后对细节进行修改或是点缀。

FiftyThree不仅在简洁的界面之下对于产品体验的细节把握得非常仔细,其在市场策略和营销方式上也相当完善。Paper的盈利方式是软件内购买,免费提供软件下载,下载完的软件内有基本的套装——一块橡皮加一支绘画笔。其余上面提到的这些工具每件1.99美元,组合购买全部是6.99美元。盈利模式清晰明了。与此同时,FiftyThree在官方网站上推荐了Wacom Bamboo Stylus,进行交叉推广,同时也对更多相同功能的压感笔开放合作机会。FiftyThree在用户社区建设上花了不少功夫,团队中有两名成员是负责社区维护和建设的。完成的创作作品可以一键分享到Facebook/Twitter/Tumblr等社交网络,或保存到本地,推特和Tumblr上的标签#madewithpaper 颇具规模,这些作品和各种各样Paper软件的使用方法被集结起来在每个用户的程序中展示,通过用户的作品启发其他用户发掘更多的使用可能和创作热情。现在,该社区内已经有8000 万件使用Paper创作的作品诞生。
本月早些时候FiftyThree刚宣布获得1500 万 A 轮融资。更近一些的新闻是,在6月27日他们宣布了“走向全球”计划,现在Paper支持简体/繁体中文,意大利语,日语,韩语等7种语言版本。截止目前 Paper 的下载次数超过 800 万次。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