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北大团队攻克一世界性难题,成果涉及光子集成芯片和微系统

2022年5月19日

品玩519日讯,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2022 年 5 月 18 日,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John E. Bowers 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文章“Microcomb-driven silicon photonic systems”,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由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表明了研究团队历时 3 年协同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图源:北京大学
图源:北京大学

报道称,光梳,又叫光学频率梳,因其用途广泛,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光学界的重要研究热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木研究院 John Lewis Hall 教授和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的 Theodor Hänsch 教授因在光梳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近年来芯片级的光梳(微腔光梳)由于紧凑的尺寸和低廉的成本极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然而,大部分基于微腔光梳的系统级应用中,仅有微腔本身为集成器件,其余的组成部分(包括泵浦激光器、无源 / 有源处理器件、电路控制单元)均未实现集成,在成本、尺寸和功耗上极大地削弱了微腔光梳芯片化带来的优势,因此,集成光梳系统层面的集成对光频梳技术的实用化和普及化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近 20 年来,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硅光)借助成熟的 CMOS 工艺,可大规模集成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功能器件,极大提升片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和容量,可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通信系统、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变革性突破,是公认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布局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光电子领域竞争的主阵地。目前,随着应用市场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大幅度提升,硅基光电子片上系统架构正向多通道和高并行的架构演进,随之而来的便是日趋增长的对低成本和高稳定性并行光源的需求。然而,由于硅材料本身不发光,硅基激光器的实现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硅基光电子芯片上研发出多路并行的硅基光源更被公认为是该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

取消 发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科学」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科学」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