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个新鲜的概念已经走红:信创产业。它全名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所涉细分领域众多,核心环节大体包括集成商、数据库、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等,它是一个统称概念,是整个信息产业中比较底层深层的部分。
由于近两年新基建、脱虚向实、向ICT产业最底层技术攻坚被屡屡提起,信创行业开始从概念阶段走向了整体布局阶段。近期,信创产业大单频现,供需两端也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底层基础硬件开始攻坚,软件和应用层也开始布局,各种终端产品也逐步推广。

信创产业链由多个层次、部分组成,所以涉及到每个层次都诞生出了不同方案,但与PC和OS发展演进的技术类似,根源在于芯片。目前行业内的三大技术路线,分为以华为、飞腾为代表的ARM派,以兆芯、海光为代表的X86派,和以龙芯为代表的自研派。而对应的,整机、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等,都是架构在这些不同流派的芯片之上,进行适配。
但整个信创产业的初期,呈现出一种七国八制、群雄逐鹿的情形,这种分散不统一的趋势,其实就进一步造就了生态适配的缓慢。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IT架构的系统,与国际强者竞争。但另外一个技术趋势是,在行业主流声音中,还存在着选择X86还是ARM方案的探讨。
我们都知道,X86始于1978年,通过迭代成为台式机和服务器等领域的霸主,但技术的惯性,导致其在低功耗高性能的移动领域发展缓慢。16年之后,诺基亚、德州仪器才开始试水ARM,后来经过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掀起了智能手机的黄金十年,推动ARM在部分算力完成了X86的超越,成为了另一系统级方案的考量。
X86和ARM的处理器最本质的区间就是: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的区别。虽然在不同性能和能耗,以及扩展思路上略有异同,但ARM设计往往侧重于更小巧的外形、电池使用时间、尺寸、免除散热要求和成本等方面。所以在近几年几乎主导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其他系统等小型电子产品和移动设备。
X86倾向于支持高端处理速度,因为算力得到了很多用户青睐,它不是以低功耗为目标。
从技术上来看,选择X86还是ARM,是一道没有正确选项的选择题,它应该是基于业务和成本,在短期路线和长期路线中,做一个最合理的规划。

但更重要的是面向眼下的机遇窗口,信创产业另外一种重要的方向是可替代和国产化。目前X86仅IP授权,没办法从根本上保证可迭代,不断代。考虑到信创产业下自主可控这个前提条件,X86其实不会是长期的选择,虽然他天然的生态优势可以作为短期的过度方案,便于客户做一个合理的规划。但中国长期的信创发展路线,一定是选择可迭代可持续发展创新的路线,如ARM,如MIPS。
在信创产业中,ARM+Linux组合被广泛探讨,成为了国产化PC最佳的技术路线。相比于MIPS,虽然自主性很高,但生态才刚刚起步,匮乏的应用较难满足当下的应用需求,更值得期待的是未来的表现。而对比下来,ARM和Linux的开放和创新是技术路线能持续发展的保障,一方面,Linux是从支持RISC指令集硬件发展而来,更适用ARM架构。而ARM伴随Android已经壮大,Android和国产OS均是Linux 的发行版,Linux内核“一脉相承”。
以ARM派中的华为信创终端产品,华为擎云系列为例,它所采用的高性能芯片:大中小核架构,兼顾重度办公与低功耗场景,使用ARM永久指令集授权,其中麒麟芯片采用7nm/5nm制程,主频高达2.86GHz超高性能,并拥有超低功耗。
另外,Linux高效支撑ARM多核架构,优势可以强强联合;ARM+Android生态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可以快速移植到ARM+Linux生态,并且ARM处理器在PC产品已成功应用。华为擎云系列PC已用实践证明ARM架构处理器能满足Linux生态及性能需求,相比其他架构国产处理器,性能大幅领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信创产业发展的初期,多路线突围确实是通用策略,鸡蛋确实不应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来看,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技术路线,进行长期的投入,而非一个短期的过度方案。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