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论坛回顾

2023年5月10日

在人工智能爆发的临界点,孟京辉说:别怕!人类其实挺鸡贼的。

如果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是场伟大的实验,那我可能就是失败的那一个。刘畅说,但是我庆幸我们开始了第一步。

陈燕:元宇宙戏剧节是我们想创造给属于斯芬克斯岛民,有精神世界追求的一帮人,聚到一起的乌托邦。

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系列论坛,已于5月5日-5月6日在798CUBE开启,也宣告这一规模庞大、创新与实验精神兼具的元宇宙概念戏剧节接近尾声。我们再一次通过图文,带您回到充满思想交锋艺术与科技火花四溅的论坛现场,欢迎和斯芬克斯一起,寻找问题的灵感,甚至是答案!

第一场:雕刻技术的创造者们—科技人文主义复兴 HUMANISM

科技在元宇宙到来之前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那似乎是一段黄金时代,我们在互联网 2.0 的世界享受着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也亲手孕育了一些潜在的危机—垄断、封闭......而互联网 3.0和元宇宙的到来无疑将问题赤裸地呈现:技术中心论、科学主义能否真正指导我们的未来? 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 (AI)的爆发姿态似乎更加令关于人与科技的讨论呼之欲出。在科技领域,“人”的位置究竟是什么?科技需要人文主义吗?我们翘首以盼的是怎样的一个末来?艺术作为“美工刀”如何雕刻技术?人如何在科技中重新寻获自已?我们希望发起一场跨学科、跨地域的讨论,旨在对真实与拟像、超真实时代艺术的未来作出深入探讨,在技术与艺术的博弈中,重新找寻“人”的位置。

戏剧导演、斯芬克斯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我觉得人类其实挺鸡贼的,所以没事。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类他会调整,吹牛呢,技术来了人就被控制了,没那么容易,我大的逻辑是这样的,但是在这种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风云变幻什么的,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基本上他在保持自我和消除自我之间徘徊,所以无所谓。几百年几千年了,人类折腾来折腾去,我们只是小音符而已。

技术,美学,这两种东西都得进步。这次元宇宙戏剧节我们找了60多个年轻导演艺术家,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的,我们没有找,稍微平时勇于创新,有点想法的,我们找。有些年轻艺术家说对元宇宙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不是戏剧艺术的未来,我们戏剧就要现场,我们戏剧就得是即兴的。后来我跟他们说,我说那你即使在现场,你不是也要制造出一个在现场,跟在现场之外的这种不一样的,所谓现实之内的一个虚拟吗?这倒也是!反正我就用这种东西说服一些年轻人,他们觉得对呀可以做一下,但是他们在做的时候,又发现跟技术跟他自己的美学,跟他自己所能掌握的这个工具的问题。就像滑雪似的,滑雪你最重要的不是为了滑多快,你最重要是为了控制,当你控制了你觉得滑雪太好玩了,你控制不了摔几次就烦了,现在年轻人对艺术就是这种现象,当他能驾驭这种想象、这个技术或者这种工具的话,可能他还会第二次再滑雪,再尝试,他再穿上好看滑雪的衣服,雪一飘,旁边羡慕的目光一出现,他会感受更好。所以如何勇敢地进行一个开始,我想可能是最重要的。

对于科技和元宇宙概念我挺积极的,我都幻想着明年再做一个跟这方面有关的,再进一步的,不仅仅是依靠技术,而是通过技术来把我的美学也改变,我的改变就意味着我自己在学习和进步。

技术也许以后发展很厉害了,我们人类可以和AI“繁殖”。不是精神繁殖是物质繁殖,算法没有温度?那可不一定,凭什么,也许这个事可能10年达不到,也许100年以后人类和一个新的AI的算法共同“繁殖”下一代,在下一代又有不同。人类你说不上是进化还是退化,这很难说,不是科幻,它是一个哲学的可能性。

人之初性本善,AI之初也可能性本善。

人类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对人工智能集体的忧虑是稍微有点不自信,这个不自信来源于未知。

戏剧以前最早跟戏剧文学关系更大,它叫drama;然后慢慢的之后有一些舞台美术家他对这个空间有所认识,就变成theater,有这么一个变化,所以现在更多的戏剧导演,当他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不仅仅在文学上,不仅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还在视觉上、听觉上,就是艺术化的这种想象里边。

当元宇宙和戏剧合在一起的时候确实模糊了,所以我们这次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戏剧作品都不长,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也没有想特别好,也就是这个路,你迈第一步以后你不知道第二步怎么迈,但是第一步已经迈了,这种状态特别好,就是道路和目标变成统一的了,过程和结果变成统一了。

戏剧和现实、和虚拟,这中间,产生了一个张力,我觉得这个张力特别迷人,这个张力也就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想到的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导演、策展人、斯芬克斯戏剧节总监制刘畅:这种戏剧性科技相结合叙事、甚至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建立情感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必要尝试的一件事,所以想借这次戏剧节,成为之后我们想跟更多的人来做一个新的尝试的开始。在做的过程中每天都有问题产生,我就是一个反例,我是在这次实验当中失败的那一个。但是哪怕这件事是失败,它总得有一个开始吧,之前我们可能想的,作为艺术家我们想的是天马行空,我们想要往更远探索,比如现在想象一件事是《阿凡达》,但是我们现在才是一个《火车进站》的级别,一个电影发展200年还是《火车进站》的技术,并没有实质性一个变化,但是在今天戏剧和科技融合会出现一个不是电影,又不是戏剧的新的东西出现。我们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失败,哪怕走了一小点,它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们今天可以坐在这儿一起讨论这个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次世文化创始人、CEO,斯芬克斯戏剧节“元宇宙”技术总顾问陈燕:我从来没有认为元宇宙,以及所谓现在的技术让大家真的要做一个吃红蓝药丸的选择,它应该是类似黄药丸的概念,目前元宇宙或者科技应该是现实世界的重要补充。我跟孟导最开始策划整个项目,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部分,也是让我出乎意料的一部分,是我看到阿那亚戏剧节和乌镇戏剧节用户画像。这些标签让我印象深刻,里面50%来自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他们核心用户年龄层大概18到38岁,女性占60%,男性占40%;这部分人里有新中产标签,有文艺青年标签、海外留学标签、KOL标签。我突然发现这部分跟元宇宙原生用户画像很像,他们首先要对精神世界有追求,我一直觉得元宇宙这个世界观某种意义是对现实世界当中的人类精神层面一个重要的补充,也许补充10%、20%,甚至只有1%、2%,但它应该是当下人类需要的新的一剂良药,在现实世界这么卷的情况下,虚拟世界里面可以天马行空地幻想。在未来,能够驾驭AI的人就一直能够发展下去。但是不会驾驭你就会被淘汰。

资深时装评论人徐小喵:以AI为代表的任何人工智能软件,对每一位的创意工作者而言都是奇点,尤其是当你把它作为一种工具的时候,可以从它给予你的意料之外的内容中获得启发,这对每个创作者在自我美学价值的增进过程中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同样的,我们要警惕,不要被AI牵制,不要成为被「纺织机」取代的人。

NVIDIA中国区娱乐传媒总监姜洪:NVIDIA中国区娱乐传媒总监姜洪:AI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起伏,包括各种原因,有技术原因,有算力原因,还有人类自身对技术理解原因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现在可能遇到一个突破点。所以我觉得拥抱变化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艺术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碰到很多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对人思想影响的阶段,非常非常多例子,人类还是走到了今天,没有被技术所取代,所以其实技术还是要服务人类需求的。

新媒体艺术家刘佳玉:不同新鲜和先锋的技术手段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艺术创作媒介和工具的变化,从古至今艺术与科技都在互相影响互相伴随,AI技术的成熟与普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成为创作者,只要你热爱艺术,想表达。阿布拉莫维奇曾说:“如果你早上起来,有一些想法,你有一种强烈的意愿不得不创作。你绝对是一名艺术家,但这并不代表你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你仅仅是一名艺术家。”所以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具有学术高度的优秀的艺术家,那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沉淀以及作品的积累,因为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创建自己的艺术风格,有自己独特的媒介和阐述逻辑,并能真正通过一系列的艺术作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多元化。所以我觉得能不能成为艺术家,可以成为怎样艺术家,以及是不是艺术家,完全取决于个人自身的选择,而不是取决于创作的媒介和别人的态度。

rct AI联合创始人、CTO张岩:AI是创作工具而已,也有人会用一根吊着线的油漆桶戳个洞去画画,AI一样可以是这样一个工具,只要你的表达是你自己的思考,那就是艺术家。

音乐人、艺术家、轴厂创始人陈陈陈:我会使用人工智能,主动追求意料之外的东西。譬如,我疯狂地问它问题,然后不停反问,直到它开始重复说话之后才停止。对我而言有价值的就是那些与众不同,它自己在“天马行空”的部分。我会将这一部分,列到红色区域,再把我的思考所得,列到绿色区域。之后开始梳理、展开工作。相当于人工智能被加入成为我工作的前置,我创意的出发,是从人工智能的穷尽才正式开始。

大内密谈主播、深夜谈谈播客网络创始人相征:我觉得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艺术问题,这是穷的问题。

第二场:一个超真突吋代 REALITY

置身于这个超真实的时代,虚实之问的界限正日益模糊。“拟像”创造出无限真实的虚拟空间、记忆和情感,或许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拟像”已完美谋杀了真实?作为现实生活的镜子,戏剧艺术又将以何种方式与新兴虚拟技术融合,进一步探索虚实的边界?我们希望发起一场跨学科、跨地域的讨论,旨在对真实与拟像、超真实时代艺术的未来作出深入探讨。

当下的先锋戏剧如何结合元宇由创新技术,让观众行走在虚幻与真实空间,激发一种新的“身临其境”,元宇宙与戏剧的结合如何引发一种新时代的戏剧革命?

数字艺术一经产生,就以超真实的形态和作品来展现起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时代特产的数字艺术,在超真实时代,体现出哪些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

元宇宙时代是一个千人千面皆美的时代,面对末知,一切逻辑失效,任何发明与创造都将依赖想象力。 在这样一个元宇宙力影响和颠覆本宇宙一切的元宇宙时代,我们可以打开一个怎样的美学新世界?身处虚拟与现实交错的超真实时代,何处是未来?

戏剧导演、斯芬克斯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我当时想到的元宇宙戏剧节,我们可以做很多各种各样的戏剧,为什么想到《浮士德》,因为《浮士德》最著名的段落就是魔鬼梅菲斯特和浮士德签约,我觉得好像我们所有人都在跟魔鬼签一个约,浮士德签约代价把自己灵魂签约出卖给梅菲斯特魔鬼,到目前为止签这个约甚至没有代价,为什么不可以多做一下,从这点来讲做《浮士德》这个戏跟元宇宙未来这种感觉似乎有相似之处,最后选择表现形式是在演出的前15分钟,整个演出是一个半小时,前15分钟我们提前录制好、拍摄好的一个VR,后半部分就是正常的戏剧演出了,我们想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原来还打算在最后的时候再有5分钟,把这个做画一个圈画回来,因为时间关系没画成,我争取到年底或者明年我们再把这个圈给画圆了,所以挺有意思对我来讲,对于创作者来讲元宇宙很多新的语言,新的状态,新的概念,或者新的做法可以和当代戏剧的理念很巧妙的合在一起,所以挺容易的,对我来讲不维和,挺轻松完成我自己交给我自己的任务。

我们在路上离我们的目标越远,离我们心里的向往就越近,所以我觉得没关系,现在远远没有到做结论的时候。

次世文化创始人、CEO陈燕:我们是做虚拟人国内做比较久的公司,我们差不多2020年开始入场所谓元宇宙世界里面,元宇宙不止是单纯虚拟世界,其实虚拟人也好,空间也好,只是整个元宇宙技术当中的一小个环节而已,这次我们真正挑战在我们希望通过戏剧性的方式,基本把所有技术都玩一遍,这里边有成功的,有特别失败的,还有很多持续在探索当中的,其实跟孟老师觉得开启这一部是重要的,因为科技跟艺术本身密不可分的,任何时间过去现在到未来都是完美融合在一起的。

我觉得我们在用一个新的方式聚合大家,精神世界有追求,对于戏剧,更特殊的艺术情感这帮人通过我们社群聚合大家,这是我们想创造属于斯芬克斯岛民,是有精神世界追求的一帮人,放到一起的乌托邦。

香港巴塞尔“光映现场”总策展人李振华:我在准备这个讨论的时候,我看到元宇宙戏剧节这种图像就联想到Donna Haraway1985年所写的《赛博格宣言》,所以我们总是要往回追忆有趣的思考者他们在思考的这个问题,回到Donna Haraway Cyborg Manifesto里面还有重要的线索女性主义身份问题的崛起,我想在今天我们讨论的元宇宙和我们现实结果所有的话题是不是能在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这个项目上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期待。我们还是在往前走,我觉得很值得思考,我们怎么去看待传统,这个同样在今天应用我们技术手段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形态在变革,所谓传统的其实也是新的。

希壤创始人马杰:元宇宙至少10年以后才是大家想象比较完善的状态,但是艺术家可以把这些技术上不足之处反而重新变成有意思的东西,把技术上新的东西带进来一些方式为之所用,创造有意思的事情。元宇宙虚实结合才叫元宇宙,所以我觉得这种特别其实适合像类似于戏剧的艺术形式在中间去加持它。工程师的价值把基础工作做好,让艺术家发挥最大的想象力,这是我们价值。

著名艺术家费俊:我引用一句话这个来自于MIT(马特·达蒙)2016年发表一篇论文,说到“启蒙已死,纠缠万岁。”启蒙回溯到文艺复兴以来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已经进入到纠缠时代,纠缠时代他指的是我们身体和我们所生产的技术开始深度的纠缠在一起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在这个时代中如何看待真实,如何用叙事在去为人类形成一种,在我看来带有疗愈性线下空间,也就是混合场域叙事等,无论元宇宙将来叫什么,但是虚实共生已经进入现在生活日常当中,必然不可回避的现实,在这样现实之下,在场性的媒介可能承担重要责任,重新为安放身体提供一个场所。

中国首位女性艺术策展人、国际著名策展人、艺评人陆蓉之:最重要的是奶奶我今天非常幸福的活在这样的新世界,你看我这个72岁的老奶奶,照样可以装可爱,照样可以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很兴奋的去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年龄不再是一个问题,性别其实老实说你也可以放下了,这种穿梭时空性别也会成为一种穿梭的经验。

戏剧演员黄湘丽:元宇宙戏剧《陌生女人拥抱》想的是不是会有真实拥抱,我觉得在元宇宙里面它的拥抱可以用各种形式出现—可能是用声音,或用大海的波浪,这些可能是元宇宙跟戏剧之间非常疯狂而且多元的一个体验,不一定非常具体。所以说我们这次《陌生女人拥抱》也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现这个拥抱。我在想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好,有一个机器人在台上跟我一起演戏又是什么样感觉,但我依然觉得感受力是不可替代的,戏剧里面观众的感受力和演员感受力都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元宇宙艺术学院项目主持于朕:我觉得元宇宙有1万个元宇宙,每个都可以叫元宇宙,或者每个都没办法叫元宇宙,如果想让这个元宇宙成真,科幻成真,让自己元宇宙世界足够庞大,足够多,足够多的用户,足够强的体验,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接近了,就像《头号玩家》里的世界。元宇宙艺术学院我们期望的逻辑是做适合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这里边构建的世界叫一课一世界,一人一宇宙,一刻一世界需要你沉浸的这种课程,或者需要你沉浸的这种场域,我们构建这样世界才有意义,甚至还有功能交互展演剧场,里面也会开通元宇宙戏剧节的剧场,也会有元宇宙艺术展。我们要做的东西,比如数字展览,数字作品,新媒体作品,可能在现场看到是一个屏幕,但是在我们元宇宙的展演空间里面看到可能就是一个世界,你甚至可以在一个杯子里面畅游。

798文化科技总经理刘琛:798是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自营的场馆必须拥抱科技和艺术的跨界融合。我们798在引入外部机构入驻的时候唯一的标准就是需要它能创造好的内容。798是北京和当代艺术领域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要让大众看到最好的东西,要用当代艺术来讲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

第三场:Al是否会取代艺术家?ARTISTS

人们常说每一次工业或者科技的变革都会随之发生一次文艺复兴。但曾经的变革更集中在生产力的改变,而当下的变革则出现了新智能一方。当 AI人工智能开始深度参与人类世界,是否会有新美学体验的出现?会创造什么样的新世界?而传播方式和新的观演关系的改变和出现,无论在内容还在表现形式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AI是否会取代艺术家?当人工智能“羽翼渐丰”,美学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导演、策展人、斯芬克斯戏剧节总监制刘畅:AI做事情是为了成功去的不是为了失败去的。但人类和创作者有些不同,失败和痛苦都是一种经验。这次做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我们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把戏剧节做成功,我们是因为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爆发点这个事情出现了,它有意思,我们要试一下,哪怕这里边有很多坑很多雷很多不成立和会导致失败的东西,但是对于艺术家或者创作者来说,这不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出发点吗?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学院副院长邬建安:因为我们是干艺术的,所以我有时候会放大艺术价值,我觉得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变成叫人的东西就是跟3万年前在岩洞里面画下那些动物形象有关,我们恰好是画了那些动物的,那些类人猿或者猿人的后代,因为他们干了那件事,那件事定义了我们是今天这么一种东西,他干的那件事我们今天其实都不能理解—画一个牛画一个马那个事到底是什么意义?它其实是一个极不着调极其莫名其妙的一个事情,他画那些东西在岩洞上面,但是正因为有那件事,我们才成为我们,而那个东西的出现,那匹马的出现决定人工智能将来一定出现,就在那个时刻,人造了一个什么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像自然,但是你说他是自然又很难描述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造了那个东西之后,就未来的人就一定会造人工智能。

人造了超人的东西,而超人最后选择放弃超人这种属性,回归到易朽的东西里边,这是个有深度的艺术讨论。我们从来都要想造不朽之物,我们历经三、四万年历程终于造了不朽之物,不朽之物最终变成我们,这是很好玩的悖论。从这个悖论出发再聊生死问题,我觉得某一个我们不太注意的时刻,每个人对死亡的感知变了,我们变成同一个东西。当那一刻真实世界到来的时候看我们会不会选择再变回易朽之物?

在真的死亡消灭我们所有人,人类大灭绝来之前,在艺术世界里边它不停对你演练这种东西,人工智能对绘画的冲击就像是一次陨石来了,你活不活的下去?你要活就必须得突变,不突变就拜拜,要活下去给人一个希望,我们造的东西能适应物种大灭绝,所以我们也能,就是那么一个感觉。所以我觉得对艺术来说当然很大的危机和挑战,非常令人期待,这种冲击可能来的更凶狠,会更刺激,会逼迫我们回到洞穴之中,回到3万年前洞穴里面,重新找到当时造我们那个时刻,然后我们就会复活。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作曲周晨:很高兴能在这个下午跟大家聊AI的事,我作为一个音乐行业从业者,很早就已经在用AI技术这些软件在辅助我的生产工作了,但是最近这一波AI热潮实际上让我们更多思考以后我们的行业的生态会不会因此而改变,那刚才我们看到这些AI这些东西都是成果的展示,以后艺术家会不会被取代?我的观点是未来三到五年应该不会,五年以后有可能艺术家生产方式会发生一种变。AI是给我们一个结果,我做音乐也是这样,以后可能5年之后拿同样一段音乐放到那儿你根本分不清楚是人做的,还是机器做的,可能我以后需要展示把你们叫到现场来,每个人给我一些灵感,我现场来创作,我觉得那个将是艺术家未来一种形态。

诺亦腾科技联合创始人、CTO戴若犁:我觉得你的说法人类沙文主义,太自大了,为什么人工智能要服务你,因为它比你聪明,压根不在乎你,完全不小心把人类毁灭掉了,对不起下次不会了,它完全不care这件事情。人类站在我视角下面看,人工智能有这个火花吧,明确可以肉眼看到它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创造能力会逐步的超过普通人,而且它可以无限复制,没有寿命问题,第一天就已经学到你35岁的能力,这些能力会让人类在人工智能能力,包括艺术家人工智能能力前边非常卑微的。AI一定取代艺术家,而且事情正在发生。

我觉得戏剧会非常安全,因为现在比较能吓到大家的模型,人工智能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大语言模型和Stable Diffusion这样的图形图像,图像生成这样的模型。是因为这方面人类积累数字资产是最多的,线上语言文字资产多,语料多,线上照片图,数字化图多。而线上的沉浸式的有深度信息戏剧信息非常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你定义狭义戏剧,直播都不是戏剧,因为沉浸式戏剧得在你身边,你要能够闻到我的汗味,受到冲击感知,看到吐沫星子喷出那才叫戏剧。这样数字的资产是不存在的,所以戏剧行业很难被人工智能替代,不需要害怕别人革你的命,自己也不用革自己的命,因为还没有到慌乱的时候。

果壳CEO、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创始合伙人姬十三:另外一个角度,当下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反而会是从AI受益中最大的行业,冲击最大意味着行业整体被改变越大,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或者这个行业从事者会变更多,多年以前程序员一小波,程序员遍地都是,十年以后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么一个大环境里面,最高级艺术家他所获得的支配能力、权益能力、资源能力,最顶尖艺术家他会变的更厉害,这是另外一个视角。

过去四百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被提升很大背景之下,从事创造人类的总人数得到了极大提升,这里面包含了艺术,包含了各种工种,但是毫无疑问我们是四百年前从事创造力人群绝对人数得到极大提升,整体人类创造力和各种作品起到极大升华,包含孟京辉、邬建安老师讲的当技术被逼到绝境,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一些艺术形态,我们积极想当新一代人类繁重体力工作被极大效率提升以后,我们有更多时间来从事创造,这里面包含艺术,包含各种各样可能性,我们也希望这样时代能够到来。

第四场:未来的未来,云之上 BEYOND THE CLOUDS

这将是元宇宙艺术生态社群在异度空间里的一次大胆想象!如云端的世界,元宇宙的世界里,艺术和时尚不断繁衍中,为异次元的我们呈现独特的魅力所在,元宇宙的肆意、抽离,艺术生态环境的颠覆与爆炸式的艺术碰撞,为时尚艺术生活场景提供了多种可能,现实与虚拟的纵横交错,是无限的再创作,元宇宙的世界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superstar?元守宙的时尚艺术生态社群该如何搭建?元宇宙世界里,时尚该如何定义?艺术会有怎样的表达?未来的未来,艺术、时尚、科技,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该如何共存?出发!去未来的未来!云之上,看看另一个“你”!元宇宙与时尚艺术,云层之上将出现一个大胆的可能!

时尚集团副总裁韩德成先生:无论在现实或是虚拟世界中,时尚代表的都是一种态度与价值观的展现。在元宇宙的影响下,整个时尚产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以及重构。在时尚集团副总裁韩德成先生看来,创新永远是时尚和科技的交汇点,通过技术的迭代,元宇宙可以帮助当下的时尚产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体验,创造一个去中心化、开放的、具有参与性的内容环境。并且,时尚产业应该做好人才储备,从而与未来市场接轨。

戏剧导演/斯芬克斯元宇宙艺术节总策划刘畅先生:戏剧与时尚同为人文主义的载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形态逐渐超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界限。本次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也首次尝试推开了“元宇宙与戏剧”的未来之门,让我们看到了戏剧的新变革。作为戏剧节总策划,刘畅先生觉得,元宇宙戏剧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学体验,让创作者和观众可以无视地理疆域、行业、领域的限制,由此也在逐渐创造出新的戏剧生态和观影圈层。

大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黑羽先生:元宇宙戏剧的呈现离不开技术的加持,做为本次戏剧节战略合作伙伴、元宇宙技术提供方,大有空间科技通过使用VR技术,将剧作家的意境渲染出来,辅助现场进入实体演出。公司创始人兼CEO黑羽先生在论坛上提到,元宇宙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窗口,以前内容和受众是隔离的,而当下,受众可以处在内容中。

青年演员刘园媛女士:元宇宙在内容形态和创意想象为我们打开了新奇的探索之路,将虚拟世界的景象与真实世界的场景融合。当元宇宙抽离了时间、空间的概念,也给予了创作者无限放大的想象空间。不过著名青年演员刘园媛女士也从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强调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艺术家表达的是人性,科技无论怎么发展,还是要回到人性本身。就如斯芬克斯曾向路人抛出谜语,而其谜底便是“人”。

798CUBE执行馆长李东妊女士:798CUBE执行馆长李东妊女士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她在论坛中提到,798CUBE致力于推动艺术与科技共生共存,为元宇宙注入更多活力,馆内的展览都围绕艺术与科技来进行,但所有展览的核心依旧是以人为本,在融合科技新元素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多元化、自由化的感性元素。

著名建筑师、CAA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刘昊威先生:著名建筑师刘昊威先生在本次戏剧节中带领CAA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个漂浮在元宇宙世界的戏剧之城“酒神剧场”。刘昊威先生在论坛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此次创作过程的激动心情,他说道,“在元宇宙的虚拟空间无边无际,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空间壁垒在这里都能被打破和超越,可以给艺术家和建筑师无尽的发挥空间,有机会去创造一个真正的明日之城。

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系列论坛

独家科技媒体合作伙伴:品玩

首席艺术媒体合作伙伴:凤凰艺术

首席时尚艺术创新机构:时尚艺术研究院

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信息

全球首届元宇宙戏剧节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

全球首届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北京次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由孟京辉担任戏剧节艺术总监,刘畅担任总监制,聂竞竹担任策划总监,陈燕担任“元宇宙”技术总顾问,由孙晓星、陈婧姝、王之纲、张武、塞巴斯蒂安·凯撒担任独立策展人,798作为戏剧节的“首席艺术生态战略伙伴”共同打造。

时间:

2023年04月15日—2023年05月07日

主办:

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北京次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支持: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战略合作伙伴:

北京次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大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场地支持:

798CUBE、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海XSPACE未来主题馆、阿那亚蜂巢剧场、北京蜂巢剧场

技术支持:

杭州大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小冰公司、北京为快(VeeR)科技有限公司、Nreal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彼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META CAALAB|元宇宙规划局、灵动无限、北京花开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唯一艺术、Xbot、OXYZ3(轴厂)、rct AI、Soularis、北京度量科技有限公司、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PICO、百度希壤

首席社区合作平台:

小红书

首席短视频合作平台:

抖音

首席时尚艺术创新机构:

时尚艺术研究院

首席艺术媒体合作伙伴:凤凰艺术

独家科技媒体合作伙伴:品玩

鸣谢: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创业黑马

取消 发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戏剧」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戏剧」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