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XREAL徐驰:眼镜可能是替代手机的下一代终端

2024年6月3日

今年,最热门的数码单品苹果Vision Pro并没有如预期搬那样持续火爆全网。

但它给消费电子行业、AI行业,乃至视觉、空间计算行业都留下了一个疑问:下一代智能终端到底是什么?

大模型给了这个问题一个不太清晰的答案。无论是火爆科技展会CES、MWC的AI Pin,还是爆火后又被吐槽的Rabbit R1,下一代智能终端的问题都一直推动的这个行业的硬件创业者不断创造。

5月30日,XREAL召开“尽在眼前”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空间计算新品——XREAL Beam Pro,一款用来解放手机的全能空间计算终端。

XREAL CEO徐驰还是想说一句话:我们还是想试试眼镜是不是可以替代智能手机。

自从第一代iPhone发布以来,围绕下一代的智能终端的讨论从未停止。但XREAL并非想炒作概念,这款酷似手机的新品实际上是一款将2D应用释放到3D空间的计算终端,能真正解决“空间计算”总强调概念,却始终匮乏内容的痛点,不仅能够将丰富内容集合于其上,还能够与AR眼镜完美适配,并将用户从手机侧的迁移成本降到最低。

它很像一台智能手机。在外观上,Beam Pro大小重量与手机无异,并且配置了一块6.5英寸防频闪LCD屏幕,背面拥有两颗5000万像素摄像头的空间影像模组,底部配备双USB-C接口,连接AR眼镜同时可以实现充电。Beam Pro配备高通骁龙4nm制程8核芯片,内置o有2*2 MIMO双天线WIFI6和蓝牙5.2技术。

续航方面,Beam Pro内置4300mAh电池,在连接XREAL Air系列眼镜使用时可以实现3小时的连续使用时长,支持最高27W的快充,支持 PPS、PD、QC 3.0充电协议。在体验层面,这是一台偏向“碎片化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进行内部管理,下载应用和多媒体内容。

在“下一代终端”这个问题上,徐驰并不打算给出一个强硬的回复。他认为“今天的智能手机没有彻底替代掉笔记本,但很可能替代了90%的照相机。”这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

智能手机仍然是过去20年最成功最伟大的单一消费产品。“我们先努力试试看能不能眼镜替代80%、90%的电视,或者其他的数字化显示,再慢慢去替代手机。”

以下为XREAL公司创始人兼CEO徐驰的部分沟通实录:

提问:Beam Pro这样一款产品,最后又有一款售价1999 5G版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就是一款能够空间计算的手机产品?

徐驰:我们其实不把它看作一个,虽然有5G版本,我们不觉得它是手机,更像是平板,你看5G的平板有蜂窝的流量,但是不是用它打电话。当这个平板的屏幕可以被眼镜去增强去替代的时候,干吗还要平板那么大,做小是自然而然的。同样,我们做小做到什么形态合理,慢慢收缩到跟手机比较像的形态,这是一个从这个逻辑倒推过来自然而然形成的产品逻辑。

另外一点,大家慢慢可以发现当用户用了AR眼镜一段时间,我们的逻辑是AI+其他的计算设备,手机厂一定是手机+AR+其他的设备,优先级不一样。所有的这些差异化在今天所有差异化的东西奔着AI化去的,这样的差异化只会越来越大。有可能今天我们第一代Beam Pro可能是最像手机的一个形态,往后大家慢慢就会接受这样的一个差异化了。

提问:你们做了一款打引号的手机,为什么不直接和手机厂商合作?

徐驰:手机厂是手机+AR,手机+AI所有这些东西它都是手机优先的,我们今天做的体验是眼镜优先的体验,往后走这两个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我们的用户用了我们产品的时候,他抱怨所有的东西都是能不能让我解放手机?举个形象的例子,比如我今天拿爱奇艺看电影,突然弹一个微信你怎么回?我要不先不回,要不回的时候是戴着眼镜回,还是把眼镜弄开,在手机上回,手机是一个多任务不停来回切换,我今天刷着抖音突然来了一个微信我回完,你订一个餐馆我跳到大众点评,大众点评里边把操作发到微信里边,然后再接着刷抖音,甚至这边在开会那边在干其他的,这些手机做的是多任务快速切换碎片化,其实将来我们希望眼镜戴上的时候它是相对沉浸感的不被打扰的东西,且我们的眼镜这样一个体验成本是偏高的,我需要摘眼镜,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发现是不是手机在眼镜重度用户体验下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提问:是不是说AR行业的iPhone没有到来?

徐驰:对,像今天仍然有一些人不会买新能源车,举特斯拉的例子,有些人是在特斯拉早期的时候我觉得这车有意思,有的人是在Model X的时候才相信新能源车,有人在Model 3出来的时候才相信,有的人到今天还不相信,今天我们没有办法在我们这个赛道上还很早期的时候,我们要找最早那批用户,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人说这个东西我一定要,当一个颠覆式新的行业刚出来的时候必然要面临的一些情况,我们要做这个取舍。

提问:在您看来最终什么时候能够解放或者彻底解放或者取代智能手机?

徐驰:我觉得如果今天这个行业它的增速快了,我们一定不会是一直越来越孤独的,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往这个方向走。等有一天发现,就像新能源车市场一样,连手机厂都愿意入局,说明这个赛道爆发了,我们期待看到AR这个赛道的那一天,甚至我们说不排除过两天其他的手机厂商也都从头盔往AI的眼镜或者AR眼镜形态去移植,就说明这个行业在快速增长。

如果让我去预测一下,我觉得会比很多人乐观,未来我们绝对相信五年之能AR的体量远超过VR。什么样的终端规模能让原生的内容生态健康成长出来,我们认为什么时候你能看到2000万到5000万的拐点,内容生态自然而然长出来了。

今天手机没有彻底替代掉笔记本,很有可能替代了90%的照相机,我们先努力试试看能不能眼镜替代80%、90%的电视,或者其他的数字化显示,再慢慢去替代手机,手机仍然是过去20年甚至30年最成功最伟大的单一消费电子产品。如果你从全球的消费习惯的变迁来讲,它一定不是一瞬间的东西就没了,我们说有可能十年、二十年的角度来看,变化可以非常快。因为手机太成功了,这是为什么今天那么多AI的设备试图用全新的交互让你第一天开始替代掉手机,甚至之前有很多AR的厂商尝试着用颠覆性的方式,从第一天开始让你替掉手机,这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想要做的包括Beam Pro的方式,先拥抱它,不是取代它我们是解放它,再慢慢有一天二选一的时候,我干吗还买手机,眼镜都已经能做到了,到那天来的时候,转变是悄无声息、自然而然的。

提问:当下XR的可穿戴设备还有哪些关键的技术迭代方向?哪些技术的提升会对用户体验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善,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方向?

徐驰:我们始终面临着做硬件,今天你能想到的跨部门的模块,无论是感知还是显示还是计算,都会有一些新的挑战,最核心的点,这是第一次交互升维,显示升维,交互也升维,其实三维的交互是一件商值非常高的事,它远没有我们说在手机上动动大拇指,窝在沙发上浏览了整个世界的体验效率高。特别特别需要的是像AI、像多模态的能力帮我们优化交互。

举个例子,什么叫我们想象中的AI?今天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助手,这个人不能打字不能干吗,我的助手帮我解决很多问题,订外卖、安排会议,当一个AI足够强大,它能完全把这样的功能取代掉,甚至有可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技术的一些突破是非常容易从交互、感知和显示这三个角度上去大大改善我们的体验,我们太希望这样的眼镜形态,我有100度以上的视场角,我的重量非常轻,上面有电池,一个眼神里面的AI就知道我想要什么,啪啪啪把信息推出来,我相信这个事一定会到来,这个事一定是曲折的。我们分享的是,终极一定是这样的眼镜形态,到来之前,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会分三个方向,而这三个方向是基于我们在现有的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优先级去收敛出来的。

XREAL联合创始人、算法负责人吴克艰:其实就是刚才说的三个维度,AR的三个关键技术,显示、感知和交互。它是一个软硬一体的概念,涉及到硬件,硬件里面包括电池技术、芯片技术、光学显示技术,不用说了,这个东西需要不断前进和迭代,这样我们才能有轻薄的功能强大的全天候的眼镜。

软件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计算机视觉也好,还是自然语言处理,还是我们说现在的AI技术,虽然说有了很多的突破和发展,但其实我们看到真正应用到实际中日常的各种通用的场景的时候,其实它还是有非常多的限制和非常多的能力边界。如何真正做出,还是拿AI举例子,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东西,真的能稳定的为我们提供服务吗?真的能稳定的回答我们的问题?真的能非常精确提供一种我想要它干什么,我想要什么,它就能给我什么的交互吗?现在AI还是做不到的。

从软件和算法技术方面需要继续迭代和进步的一个方向,包括AI,包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等等,包括对交互的感知。虽然我们看到现在的硬件形态的感知的交互的手柄、指环,用手势交互,虽然这些东西都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其实能做到精度、稳定性和最终用户交互的时候带来的丝滑的感觉,或者费力的感觉,并不是很好的,还是需要很多的迭代和进步的。

徐驰:XREAL是国内几乎唯一的在刚才我们说显示上、研发上,感知的研发上、交互的研发上自建团队做投入。很简单,这是属于行业的早期,供应链没有办法帮你把这些问题解决,如果你想要颠覆式的体验,全新的产品体验你不能够跳进来把这些做了,我也觉得这块慢慢会成为XREAL自己的护城河和壁垒。

取消 发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XREAL」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XREAL」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