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大型运输车辆的轮胎是个隐形的烧钱“黑洞”。比如永卓控股,过去,司机凭感觉更换轮胎,每年轮胎费用高达 1000 万元。
前来调研的飞书顾问发现了这一问题。两周后,永卓员工的飞书工作台上多了一个扫码入口。
司机扫码后,需要填写车牌号、轮胎品牌、更换日期——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意味着把「换不换胎」的决策权,从司机的经验判断移交给了数据 ——通过追溯报废原因寻找低成本的解决方法——X 牌轮胎平均 3 个月报废?立刻约谈供应商;某辆车月均换胎 4 次?司机驾驶习惯待优化;回收胎经修补仍能使用?旧胎复用流程火速上线……
两个月后,奇迹出现—— 57 万元的成本节省。按这个进度推算,一年可以节省 300 万元。
这则关于“抠门”的故事, 恰恰是钢铁行业生存逻辑的缩影。 与汽车等制造业不同,钢铁行业的产品定价权是由全球供需体系决定,这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钢铁企业能做的,就是将目光聚焦于可以掌控的环节: 降本增效——将飞书变成「手术刀」,在采购、生产、物流、质检等环节 的“病灶”中 寻找确定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 50%。如此庞大的体量就像一汪大海,仅日常蒸发掉的水分,就足以灌溉无数绿洲。永卓控股用数据拧出轮胎里 300 万/年的“隐形水分”,中天钢铁用新系统把控质量管理的每一步,永锋集团把数千人的经营动作炼成实时数据流......现如今,钢铁行业的巨头们,正在用飞书精细管理每一分成本、每一厘收益。
永卓控股旗下永钢集团 精益管理科
2024 年初, 永卓控股旗下永钢集团的精益管理科 正试图用一套“精益 6+1 体系”撬动这座 7000 人的钢铁巨轮,实现“流程型降本”。
所谓“精益 6+1 体系”,是指 6 个业务模块(如精益项目、现场 5S 管理、人才培养等)和 1 个知识库系统。 在过去, 将 抽 象理论落地成可追踪的数据,其实是个 难题 。 “以前催进度靠微信电话,数据散在 Excel 里。 ” 精益管理科科长林磊 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3 年底,企业引入飞书后,精益管理科团队用飞书多维表格搭建了首个项目管理平台,上百个降本项目的颗粒度被重新定义。
以石灰车间为例, 飞书多维表格如同一面透明的镜子,将钢铁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清晰呈现:燃料的燃烧效率、原料的使用率、生产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准拆解、量化 。煤粉燃烧率的微小提升,结圈问题的精准预防,都在这张表格中找到了优化的坐标。项目进度表像一张钢铁版的“甘特图”,每周填报率从 60% 跃升至 95%,每个举措对应责任人、时间节点与自动提醒。 “ 现在连一线工人也知道,填个表就可以将工作轻松完成了 。”
最让大家兴奋的功能,是自动化流程和 AI 生成公式。团队成员的电脑里躺着 18 条自动化流程。有人曾为清洗 4000 行数据熬到深夜,最终靠 AI 生成公式解决难题。“以前填 4000 行数据要去重,得折腾几小时,现在 AI 十秒就能清洗干净。”
林磊认为,自己团队的角色很像“数字化转译员”——既要懂车间工艺的运转逻辑,又要会摆弄代码和 AI 插件。 现在看来,钢铁厂的数字化革命,或许才刚刚点燃炉火。他希望,未来能让更多老师傅们习惯用多维表格报数据,这样,IT 和生产之间的壁垒就被打通了。
中天钢铁集团 质量管理处
2020 年,河北姑娘庞江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在同龄人纷纷涌向一线城市时,她选择南下常州,扎进中天钢铁的高炉与轧机之间。“冶金工程专业毕业后通常都是进厂。”她说。
作为质管部门的一名检验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对炼钢原料进行化学成分检验。“过去,我们检验涉及的种类特别多,数据量很大。保存位置也分散。”庞江天曾经每天至少 50% 的工作量都花在数据整理上,不仅要把纸质表格的数据手动录入 Excel,还要经常在多个分散系统里翻找资料,若是检查结果有问题,还需再通过 OA 跟业务部门同步。“那段时间真的是眼睛都看瞎了,”她半开玩笑地说,“这几乎是每位新人的必经之路。”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因为流程导致检验结果反馈滞后,已经进入下一道工序的钢材可能需要降级或报废,造成不必要的质量损失。 “生产排期是按计划来的,等结果出来时,钢坯可能已经变成轧材了。”庞江天解释道。
转机出现在 2025 年初。公司启动质量提升年,全员开始启用飞书。 “以前找数据像在迷宫打转,现在一键筛选就能定位异常批次。”在特钢质量管理处高宇波主任的带领下,庞江天积极参与了整个数字化质检流程的设计。通过飞书的自动化流程和 AI 功能,检验异常可以被精准分类并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并给出基于历史资料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
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条业务线的通力配合下,这套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约 400 万元质量损失的数字化系统投入了使用。“它同时提高了全公司对质量管理的关注度,这种意识的提高会产生更大的效益。"高宇波强调。
四年时间,庞江天从一名数据“搬运工”成长为部门里的数字化小专家。如今,她不仅负责系统维护,还经常指导其他团队成员搭建数据表格,解决各类数字化需求。“她非常自驱,从一开始的认真完成任务,到现在能够自主思考、延伸创新,让人印象深刻。”高宇波评价道。
永锋集团 事业发展部
2025 年是巩长青来到永锋集团的第 15 个年头。这位山东汉子 2010 年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永锋,前 9 年与网络和设备打交道,2019 年调任集团新成立的事业发展部。这个跨部门的契机,让他有机会参加咨询公司的培训,“当时对我的冲击特别大,意识到精益管理这件事一定要有系统性的思考。”
初来新部门,他面对的是一地散落的经营数据:年度计划、绩效指标、生产指标分散在 20 多个报表里。 传统企业想要系统梳理这些数据并形成可供分析的结构化数据,意味着无数个手动的复制粘贴。 转机出现在董事长偶然间看到一个吴晓波关于管理提效的访谈,先进数字化工具走入了他的视线。 2024 年,集团决定全面启用飞书。
于是,巩长青开始尝试用飞书多维表格搭建一个集团级的经营管理看板。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展示平台,更是一个管理者的专属账本——将集团战略层层分解到各层级的智能系统。 他设计了 9 个仪表盘,整合了 45 个数据表,覆盖了 16,428 行数据。找数据,再也不用像在钢厂废料堆里翻零件。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的领导直言:“现在看成本、产量,随时打开手机就知道,再也不用打电话问了。”
巩长青的下一个目标是建立滚动预测模型。通过 AI 技术,他希望能够提前预测市场行情、产品价格。以前炼钢看炉火,以后,要看数据流的‘火焰’了。
高耗能、高成本、重资产、低利润,这是钢铁与冶金行业的共性,「精益管理」、提升效率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正因此,越来越多的钢铁冶金相关企业正在尝试:利用包括飞书在内的先进工具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汪洋体量中挤出“水分”,灌溉更多的绿洲。
数字化为钢铁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当每一滴铁水都被数据追踪,每一分钱都有迹可循,传统制造业才真正迈入精细管理时代。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