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 日,第 36 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 2025如期开幕。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且覆盖亚太地区的心血管领域综合性学术盛会,这场大会向来是前瞻性研究成果的首发地。今年,在众多令人瞩目的顶级技术成果中,华为运动健康携手多名权威医院和业内专家,联合全球首发的多项创新功能,吸引了行业和全球用户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高血压被称为“慢病之王”,传统血压管理依赖高血压人群的自觉记录与定期复诊,依从性低一直是管理难点。聚焦血压管理,华为运动健康联合业内权威专家人士在专业血压管理上带来多项成果。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韵岱教授分享了与华为联合开展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AI血压随访研究”阶段性成果,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具体来说,华为WATCH D2有望搭载血压AI随访功能,这将帮助解决传统血压管理的三大痛点:依赖用户自觉记录、复诊间隔长、依从性低。华为运动健康与301医院联合打造的“血压健康助手”智能体,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智能随访,让血压管理从被动记录向着AI主动交互转变,也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
针对不同人群用户的血压管理需求,HUAWEI WATCH D2带来了全面优化:日常生活中,对有偶尔需要检测血压的人群,用户可随时启动单次测量,快速获取血压数据;对于需要规律监测的人群,可以通过HUAWEI WATCH D2 “设置定时测量提醒,帮助建立科学的监测习惯;针对清晨高血压或夜间血压波动等高风险时段,用户还可自定义监测频率,实现重点时段的连续追踪。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的检测需求,可以通过HUAWEI WATCH D2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候记录血压变化,生成符合临床参考标准的动态血压报告,为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华为WATCH GT 6系列全球首发房颤负荷统计功能。可梳理用户半年或一年内的房颤负荷(即房颤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并分析其与中高强度运动时长、睡眠时长的关联,通过清晰图标直观展示,用户无需专业知识也能读懂。
如今,华为运动健康及华为可穿戴设备迎来第二个十年。自2016年HUAWEI TruSeen 1.0静态心率监测技术诞生起,华为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五代技术迭代。从HUAWEI TruSeen™1.0到HUAWEI TruSeen™5.5+,从24小时连续心率监测到ECG心电采集,从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到高原血氧监测,华为运动健康不断在技术上向上探索。自2024年华为玄玑感知系统发布开始,华为运动健康实现了从技术到品牌的跃迁。
2025年,华为WATCH 5首创X-TAP智感窗,用户只需将手指轻触3秒,60秒即可获得涵盖17项健康数据的微体检报告。华为WATCH GT 6系列搭载全新升级玄玑感知系统,在实现骑行、越野跑、滑雪等复杂运动场景进阶的同时,心率检测准确度高达98%,更凭借32g高量程IMU传感器实现跌倒检测功能,为极限运动增添了更多安全保障。
当前,全球慢病管理面临 “专业资源难触达、日常监测不连续” 的难题。华为运动健康持续在此领域探索,本质上是在解决如何将专业的医疗资源,通过消费级电子产品实现规模化普惠的难题。目前,华为创新研究App已包含心脏健康研究、血管健康研究、高血压风险研究等9项健康研究。华为运动健康App构建起从监测、分析到专业医疗资源接入的全流程健康服务体系。
以危害极大的房颤管理为例,传统的偶发筛查往往难以捕捉异常信号。而华为WATCH GT 6的持续监测,实现了从“被动就诊”到“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在血压管理同样也是,血压AI随访功能通过大模型技术,智能体能够理解用户的个性化状况,提供定制化的管理方案并监督执行,这种交互式的健康管理体验,显然更优于传统单向数据记录。
华为运动健康的发展史,就是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健康发展史。此次的华为运动健康专题专题会,不仅分享了可穿戴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更邀请了心脏病学、高血压防治及心血管康复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前沿医学进展与创新技术应用。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建构,从单点监测到系统管理,华为智能穿戴产品通过玄玑感知系统与专业医疗科研资源的深度协同,正在重塑健康管理的边界。以专业医疗与日常生活的无缝衔接,描绘数字健康产业的未来图景。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