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里,是不是也已经装上了豆包、Kimi或者别的什么“聊天搭子”?但问题也来了:查资料用搜索引擎,想偷懒写文案又得切换到AI助手,来回横跳,是不是有点烦?
现在,有人想把这事儿一次性解决了。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夸克App。最近的一次更新里,夸克悄悄搞了个大动作——它在自己的App里,直接内置了一个“豆包式”的对话机器人。
一、打破壁垒:“搜索+对话”的融合新体验
在生成式AI时代,用户常常面临一个选择:当需要快速、准确、可验证的信息时,他们会打开搜索引擎;而当需要进行深度探讨、内容创作或多轮答疑时,则会求助于AI聊天助手。这种在不同应用间的切换,无形中割裂了信息获取与知识探索的完整流程。
夸克的此次更新,正是为了打破这道壁垒。它没有选择另起炉灶,而是巧妙地将强大的对话能力“内嵌”到现有的App生态中,创造出一种“搜索+对话”的融合新形态。现在,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夸克App内:
即时直达:通过经典的AI搜索,快速获得经过整合、提炼的即时信息。
深入探索:无缝切换到对话助手模式,就一个话题展开追问,进行内容创作,或者寻求更具个性化的解答。
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从“获取信息”到“解决问题”的一站式闭环体验,让工具更懂人,而非让人去适应工具。
二、技术为基石:追求可靠与可信的AI答案
提供流畅的融合体验,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夸克对话助手背后,是阿里通义千问(Qwen)最新的闭源大模型在提供动力。据介绍,在不久前的云栖大会上亮相的Qwen3-Max模型,其性能已跻身全球顶尖行列。
更重要的是,夸克致力于解决当前AI助手普遍存在的“信息幻觉”痛点。为了让AI的回答不仅充满创造力,更具备可靠性,夸克采取了双重保障:
实时检索与核验:对话助手能够依托夸克AI搜索多年积累的实时检索能力,对高质量的信息源进行多链路的交叉核验与追溯,确保输出的答案“有源可查”。
专业团队协作:夸克算法团队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两大技术方向,力求让每一份生成的内容都经得起推敲。
夸克此次的更新,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对其“超级AI应用”定位的一次深化。它选择了一条将自身核心优势(搜索)与前沿AI技术(大模型对话)深度融合的道路。
三、浏览器成了新潮流
对于我们媒体行业而言,夸克此次的更新可以说精准地切中了我们的核心痛点。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和深度赛跑:一方面需要像猎犬一样敏锐地捕捉实时热点,追求新闻的“第一落点”,这要求信息获取必须快、准、狠;另一方面,一篇有价值的报道绝不能止于信息搬运,还需要深入的背景挖掘、多维度的观点分析和结构化的内容呈现。过去,这两个环节往往需要在搜索引擎、资料库和AI写作工具之间反复横跳,效率大打折扣。
夸克“搜索+对话”的融合形态,几乎是为这个工作流“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它让我们能用左手通过AI搜索抓住最新的动态和事实依据,同时用右手唤出对话助手,立即就这些信息展开深度探讨、要求它生成分析框架或不同风格的稿件初稿。这种在单一应用内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从“信息”到“洞见”的转化效率。
更有意思的是,放眼全球,AI与信息入口的结合已然成为新的战场。
各大厂商纷纷抢滩的浏览器新形态,所有人都意识到,谁能定义下一代的信息获取方式,谁就掌握了未来。在这场竞赛中,夸克并非新手上路,它多年来在AI搜索领域的深耕,本身就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相比于从“聊天”跨界到“搜索”的玩家,夸克这种从“专业搜索”延伸至“对话增强”的路径,使其在信息溯源、事实核验和可信度上拥有天然的先发优势。
因此,这次更新不仅是一次功能升级,更是在AI应用形态的终局之战中,下出的一步极具战略意义的先手棋。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