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从事科技传媒的人来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iPhone似乎是手持设备的最佳选择;至少在我的同事中,iPhone的出镜率是最高的。我想大多数普通用户可能压根没有考虑过换掉iPhone,转投其他手机,比如在中国拥有垄断性市场份额的Android。不说别的,只刷机这件事就足以让你望洋兴叹。如果没有些极客精神,还真折腾不了这款神器。
近日,《芝加哥太阳报》的科技专栏作家Andy Ihnatko在TechHive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名忠实的苹果用户转战到Android阵营的。同样是从事科技传媒,让我们看看美国的同行是怎么想的,他的理由是否能让你放下手中的iPhone,临幸Android?
以下是原文的摘编:
2007年,我把手中的Windows Mobile手机换成了iPhone。我想,如果有一天人们打造出一款能够超越iPhone、更适合我使用的手机的话,我也会做出(与换掉Windows Mobile)同样的决定。
是的,这一天来了。去年夏天我得到了一部三星Galaxy S3,不过接下来的时间我都没有给它插SIM卡,而是把它当Wifi设备用。今年一月份,我更换了数据套餐(从无限流量换成了每月5GB的LTE),我想我可以把SIM卡在iPhone 4S和S3之间来回切换使用。但我没有,卡一直呆在S3里。我干嘛还要放回iPhone呢?我的Galaxy S3确实很赞啊。我仔细地思考了我对手机的需求,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对我来说好用的手机不再是iPhone了。
把iPhone换成Android旗舰,这个问题确实具有争议性。但这不关乎苹果迷失了方向、不再创新什么的,实际上它一直保持着创新。我将详细叙述我的理由,描绘一个现代化的Android设备具备的特色功能。
1)更出色的键盘输入
每天我都要用手机打很多字,包括邮件、发推文、写写想法等。但iOS系统的键盘并没有帮助我很多。它确实有两个不错的功能,自动填词和语音输入。主要说第二个功能,几乎我写长于一个句子的段落时我都会开启语音输入功能,但麦克风键离空格键太近了,有时会不经意间触发这项功能。所以,iOS系统的语音输入功能,就好比我在吃饭时一个服务员在一旁不停地问我“您吃的还好吧?”而在Android系统上也有这项功能,但需要按住(tap-and-hold)使用,显然比iOS要更加人性化。你不用再担心快速打字时不小心触碰到麦克风键而触发语音功能。
此外,我用Galaxy S3打字要比用iPhone快。部分原因是Galaxy S3的屏幕更大些,所以键盘也更大些,更能满足手指的触控。但最主要的是,Android系统上的Swype-style功能,你只要用手指在键盘上来回滑动,从一个字母到另一个字母,就能完成输入。这要比iOS的“点点点”输入方式更快、更精确。我走路时要想查找联系人就不用非得停下脚步了。如果你不喜欢Android自带的键盘,我推荐给你一个SwiftKey第三方键盘(只需4美元)。SwiftKey能做到跟iOS键盘一样,预测你要输入的单词,然后自动填词,但据我的使用经历我认为SwiftKey要更精确一些。此外,SwiftKey还能根据上下文预测你要输入的下一个单词,在键盘上方会出现一排词组(3个词)....我觉得SwiftKey确实猜得很准。
所以,在键盘这方面,Android键盘的优势要更多些。你能到“设置”里面个性化地调整键盘的一些东西,而且还能安装第三方的键盘。
2)一块巨大的屏幕,真的
跟三星Galaxy S3共处了几周后,我发现iPhone 4S的屏幕尺寸不太“正常”了。起初它只是“小”,而现在看来简直是“太小”了。每当我把iPhone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它都不如Galaxy S3那样易于读取信息和进行物理操作。虽然过去几年我的车上一直放着iPhone。但现在看来,iPhone 4S(即便是iPhone 5)的屏幕跟S3的4.8寸屏幕相比,就好比我父母家的24彩电跟我家的45寸高清电视相比一样。
还有,拿阅读来说事。iPhone 5跟Galaxy S3的像素密度都差不多(都略大于300ppi)。而且iPhone 5的屏幕确实拉长了,但显示的内容还是不如S3多。尤其是S3的宽度大,有一定的页边距,视觉上更舒服。而iPhone 5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根发票,而不是一本书。
3)数个应用之间的协作
用手机来办公,通常需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转移信息(比如粘贴复制等),来回切换。而这一切在Android上变得得心应手这要归功于Android深度植入的应用间协作机制。比如我在浏览器上读到一段文字,我想要把这段文字发送到Evernote。只需点击“分享”,选择“Evernote”即可。
在Android设备上,流程是:分享>Evernote。完成。
而在iOS上:复制>切换应用>粘贴。这也太1988了吧,你懂的。
的确,iOS5的一大改进,就是可以允许你把照片发送到Twitter和Facebook什么的,但这样的功能太单一了。况且,我也不怎么用Facebook。可是为什么iOS就非得把各个应用孤立起来呢?不能在应用间任意地交换数据,这真是一个痛点。
4)个性化设置
如果我不喜欢iPhone的某项操作,我会毫不犹豫上网查,看有什么解决办法。但我通常得到的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个“完美的解释”,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苹果认为这样的操作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苹果拒绝改变这个默认操作。
情况到了Android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不喜欢某项操作,我总能在网上找到解决办法。
说实话,刚拿到Galaxy S3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不习惯的操作设置。但我一一找到了变更的办法。一个月后,我拥有了一部完全按照我的个人意愿和喜好定制的手机。
Android有一个核心的哲学让我不能抗拒,就是:为什么一部手机不能给用户一个投票权,决定自己的手机该怎么样工作?还有,Android把大部分的个性化设置功能隐藏在了不易被发现的地方,所有这些选项不会误导用户。
读完Andy Ihnatko列举的四个理由,不知是否对你有所触动?其实,我想说的是,任何一款手机、任何一款操作系统,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品味千差万别,对手机的使用需求不尽不同。只要选择对自己最有用处、最能帮助自己完成各种任务的设备,就是最适合你的设备。Andy是个专业的硬件评测专家,几乎所有的新潮手机都会经他之手进行体验,希望他的个人总结能给普通用户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引。
原文作者的Twitter:@ihnatko 个人博客:www.ihnatko.com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