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越来越千篇一律、参数战争都让人疲倦,在细分市场寻找机会成了手机厂商们的新出路,而女性市场就成为了当下最火热的领域。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根据2012年的人口普查报告,中国男女比例达到117.7:100,严格来讲,中国女性是一个占据市场45%的人群,甚至不能称之为“细分”市场了。
如果打开京东、易迅、天猫等电商网站去搜索女性手机,基本上会得到差不多的结果,除了联想、OPPO、华为等大品牌,也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厂商参与进来,这些手机都有几个共同点:颜色以白色、粉色、红色为主,关键字大都包括了“大屏”、“自拍”、“美颜”、“神器”等。这其中也不乏只为女性生产的手机品牌,例如朵唯、美图,以及前一阵子刚刚发布的小艾等。这些在产品上市时就将其专门定位于女性手机,功能上更加突出,就像是直接告诉男性用户“请不要选择我们了”一样。

在国内“手机多发期”的4~5月份,两款主打女性的手机品牌都发布了新的产品:美图手机1S和小艾手机I9T。美图手机将发布会打造成了一场时尚秀,希望将其定位成一款“奢侈、时尚”的产品,外形主打“双V、设计感”等概念词语,功能上更是一反对大家拍照的认知,认为“不真实”才是最好的。再加上众多周边,2199的价格对于一款时尚产品来说也不难理解;而小艾手机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作为一个并不那么知名的品牌,他们称请来了红点设计团队(虽然实际上红点并没有任何说服力),引入了“粉红联盟”的定制App,除了对拍照效果的处理外,还强调了配置。艾拉科技的CEO霜梅在发布会上用买车跟买手机对比了一番,将女性用户彻底定位成了高要求、购买冲动强,与男性完全不同需求的人群。
不管是男性主导还是女性主导的产品,作为一款针对女性推出的产品,这些重要的卖点都是可以想到的,毕竟女性对于外观、美、亮眼的追求是永恒的,抓住这些就是捉住了她们的心。但,女性手机就只能在拍照功能和粉红色外形上玩花样了么?
让我们先看一些数据,虽然没有直接的手机销售数据,但是却能从一些女性其他的消费行为习惯数据窥探一二。
首先,二三线城市的女性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比例高于一线城市,原因在于,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更低,对于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产品有更高的接受度。其次,二三线城市女性比起一线城市来说更加接受新晋品牌。拿化妆品来举例子,二三线城市的女性接受新品牌的比例要比一线城市高8%。与之相反的是,女性更换手机的频率很低,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人选择手机丢了、坏了、慢到不行了才换。

另外,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女性在智能手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购物”、“生理计算”、“地图导航”、“IM”、“视频应用”,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项目。同时美国Flurry分析报告指出,在一次针对全球性质的调查中显示,女性手机上瘾者占52%。也就是说,手机对于女性来说并非只是拍拍照发发朋友圈,虽然他们比起男性来说更加热衷拍自己,但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喜欢在手机上“完成生活”,因为无论是看上去还是操作起来,都比电脑简单的多。
最后,根据淘宝数据显示,购买手机的用户性别,女性只占30%,女性更倾向于线下购买手机。原因在于,比起“性价比”来说,“踏实、放心”更是他们注重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当有一个不那懂手机的女性要给自己、甚至是给家长选购一款手机的时候,她们的第一动作是什么?肯定不是搜索一下有什么样的手机,而是去咨询身边更加懂这些的男性朋友。
综上所述,如果只把女性手机定位成粉色+自拍就太过浅显了:
1)相比起花在手机上的钱来说,女性更加在意学习使用手机的时间成本;
2)她们对手机解决需求的依赖更高,这些需求并非是每天研究有什么样新应用可以使用,而是固定的应用可以完成每日的生活工作。
3)一部分女性购买什么手机取决于男性的判断,那么给出一个整体的“打包方案”会让男性更加方便选择。
所以,手机的耐用性(几乎已经没有智能手机会提到这一点了)、手机应用的定制化,以及让男性一句话可以告诉女性手机的推荐理由,都是女性手机市场接下来可以做的。设想一下,如果通过男性朋友的一句话推荐,女生购买了这个并不便宜的手机,然后每项应用解决她一个生活需求,同时,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应用会针对每个用户不同的数据进行定制化的适配,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们依赖上这部手机呢。
当然,这只是通过一些数据和习惯得来的设想,不过至少可以证明,细分市场下的女性手机值得一做,而且,真的不是做个“经过无数次打磨和设计”的外形,再配上“极致美颜”的摄像头,更别提什么“女性也在意参数”或者是“性价比”这种卖点了。
女人,没有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