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便宜量又足是小米产品的特色,用户大多上也是冲着这点去的,如果一旦发现量没那么足,必然会对消费者的心里造成损害。8月24日,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国家质检总局检测224件样品,对移动电源的外壳、电芯和电路板等主要部件使用和安全性能做重点监测,检测结果发现,224件样品无一合格,容量偏差率均超过了50%,不到标注容量的一半,而小米移动5200毫安版移动电源也在其中。
对此小米迅速做出了回应,称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发现检测的小米电源并非官方渠道购买,相关人员也表示,此次抽查属于风险控制检测,并不对产品的真假负责。然后,小米的官方声明还表示,一直以来饱受假货困扰,这次连质检总局都成了山寨货的“受害者”,而正品电源经过了SGS的严格检测,希望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与声明同时发出的还有一份颇长的关于移动电源细节的技术问题,比较详细的解释了“标注数字”和“实际使用”感受中的关系,由于其中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数学关系,字面上都很难理解清楚。例如,文档中表示:“根据SGS测试,小米电源在恒定输出1.5A的时候,转换效率为83%,实际输出为3050毫安以上。”这其中的83%就很容易让用户误解为5200毫安的83%。同样,转换效率与偏差率、额定容量与输出容量等名称让消费者很难把握。当然,这并非完全是小米的责任,就好像我们常见的网络传输速率与文件大小单位一样容易迷惑用户。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是否非官方渠道购买的小米电源一定是山寨产品,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商家会做出严格将产品控制在自己渠道内的保证,那么在即使确认国家质检总局所检测的产品并非官方渠道购买之后,也无法保证并非正品,只能证明可能存在问题。至于所有“正品”小米是否像说的那样便宜量又足,可能还需要有一方来说明这件事。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