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浏览器

浏览器,你们竞争的路走偏了!尝试点更聪明的方法吧

陈粲然 Ray

发布于 2013年8月29日

在中国,桌面浏览器早已成为了各家厂商捆绑服务,抢占入口的商业化工具,所以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不过,你会发现,对用户而言,这种所谓的竞争实在是单调乏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几家厂商站出来宣称经过自己的优化,浏览器的性能进行了大幅提升,跑分高居业内榜首;或是为浏览器添加越来越多的插件,比较谁家的军火库更加庞大;最后它们还会为浏览器冠以一些名词来描述其特性,而当各家都把“安全”和“快速”、“多核”这些词换着花样用了一遍之后,逼得一些厂商只好在浏览器皮肤上打起了主意,走上了“酷炫”的道路。

但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这样的竞争一点也不性感。他们不会在乎浏览器是否在同时打开几百个标签的状况下也能流畅运行,也不会敏感到为了提升零点几秒的浏览器响应速度和打开速度来重新安装一个产品,更是被各家厂商的宣传语弄昏了头,例如我不止看到一家浏览器用“上网速度提升N倍”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性能,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误导消费者。

所以,浏览器厂商们应该意识到,军备竞赛式的竞争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需要以用更聪明的方式去打动用户。昨天,我和一些浏览器开发者、产品经理以及同行讨论了下浏览器的发展趋势,将一些想法整体出来供大家思考:

同步能力。随着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分散到不同的终端上,手机、平板和电脑上都会是浏览器的主要使用平台之一。那么,在不同的终端上,让用户能够便捷的查看自己的书签、历史记录将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虽然Chrome等浏览器已经做到了不错的体验,可大部分国内浏览器厂商即缺乏移动端产品的份额,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账户系统机制去施行这个功能。

传输能力。相信很多人都会用网页版微信和手机微信来互传一些图片和文字,但实际的操作过程并不便捷。浏览器天然就是人们获取图片和文字内容的渠道,并且很可能是常驻于桌面的状态,所以如果能够提供一个桌面和其他终端互传内容的功能,将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

收藏能力。不同于传输是一次性的“中转站”概念,收藏可以帮助用户将自己浏览的网页内容很好的规划和整理起来。但如今大部分浏览器的收藏还是传统的“书签”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虽然已经有Pocket、Evernote等各种各样的收藏工具,但对于许多用户而言,它们还是比较陌生的工具。在中国,像QQ、360、百度、猎豹这样的浏览器厂商背后都有个人云存储服务,将它们与浏览器打通,提供一个便捷的内容收藏和查看功能并不是一件难事。

跨终端的设计。你会发现,Chrome、海豚、UC等这些手机浏览器已经在交互模式和界面架构上与桌面浏览器有很大的不同了,而接下来的挑战也许会来自更大的屏幕——智能电视。你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是现在的桌面浏览器形态被直接移植到电视上,至少从外表上就不是一个太美观的主意,况且你还要考虑遥控器操作、分屏显示等电视特有属性带来的挑战。所以,在跨终端的同步能力之外,跨终端浏览器的形态也是浏览器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信息流的功能。浏览器始终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之一,而百度、360这些厂商如今也正在一个劲的想办法把自己的搜索、导航服务与各家媒体结合起来。这让我想到,如果浏览器能提供一个功能,能直接将自己订阅的内容根据Time Line以一个前端形态舒适的展现在浏览器边栏,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以前曾经有浏览器厂商Rockmelt试过在将Facebook和Twitter集成,但我认为它失败的原因在于社交网站并不是人们需要长时间关注的需求,但资讯却不同。

借用一位产品经理的话来说,浏览器的本质是人们获取网络服务的入口。在桌面时代,这个服务的主要形态是网页,而在如今,它已经扩展到了Web App等更广泛的领域。所以,各位浏览器厂商们,与其专注于永无止境且乏味的军备竞赛,不如想一想在抢占导航栏、搜索框之外,还能为浏览器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浏览器」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浏览器」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陈粲然 Ray

不揣测动机、不质疑资格、不定义身份、不混淆概念、诚恳承认错误,做良性讨论。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