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旧金山

调查 | 第一高楼变“斜塔”:中国买家的旧金山豪宅噩梦

几百万美金的奢华公寓,随着大楼的倾斜破裂,变成了套牢在手里的“噩梦”。漂洋过海的中国业主们,发现大洋彼岸同样难有安乐窝。

邢逸帆

发布于 2018年9月20日责编 : lianzi

76 岁的帕米拉·巴特雷(Pamela Buttery)站在自己位于旧金山黄金地带最豪华公寓之一——千禧塔(Millennium Tower)57 层的全景公寓中,用球杆轻轻推动了一颗高尔夫球。无论推多少次,高尔夫球都会向房子的左边滚去。哪怕她故意把球往右拨,球也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滚向左边。

而帕米拉家的左边,正是新闻中指出的千禧塔塌陷方向。

落成仅仅十年,这栋 58 层高的摩天大楼已经向地底下沉了半米,金玉其外的楼内出现蛛网一样的几米长的裂缝,36 层处的玻璃幕墙突然碎裂。更可怕的是,因为沉降不均匀,千禧塔正逐渐向周边密集的建筑群倾斜,甚至面临被市政府关停的风险。

左:千禧塔
左:千禧塔

旧金山是一座地震多发的城市,谁知道这栋“旧金山斜塔”能不能挺过下次地震?

在此置地的千禧塔业主,其中包括几十位中国投资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们斥重金购得的“旧金山楼王”已经从千万豪宅几乎变得一文不值,砸在手里了。

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中国著名投资创始人告诉硅星人,“国内好几个 VC 都在那儿(千禧塔)买有公寓,结果现在都烂在手里了,(千禧塔)变成了旧金山的斜塔。”

为了还原事情真相,硅星人在旧金山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和部分业主、旧金山市政府、业主代表律师等进行了多番采访和沟通。

 

眼看他起高楼

2008 年落成之时,这栋全玻璃幕墙、58 层高的摩天大楼曾是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最高的住宅建筑,更一度成为旧金山的地标建筑。

千禧塔顶楼的豪华套房可以 360 度环顾旧金山市区。住客拉开窗帘,著名的金门大桥近在咫尺,整个城市的天际线也能被尽收眼底。这套公寓至今保持着“旧金山市最贵两居室”的记录,在 2015 年卖出了 945 万美元的天价,甚至连物业费也高达 2.3 万美元一年。同年,旧金山市民的平均年收入为 6.3 万美元,拿出三分之一才够在千禧塔交个物业费。

千禧塔顶层公寓,摄影:Jacob Elliott
千禧塔顶层公寓,摄影:Jacob Elliott

尽管千禧塔的房价远超同地段地产,但却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装潢昂贵,吸引了不少名流和投资人,其中不乏一些来自想要在旧金山最高、最显眼公寓获得“一席之地”的中国投资巨头。

“千禧塔是旧金山最好的公寓”——人们在这里一掷千金的同时,也买下了这个都市幻梦。

虽然千禧塔的大门低调地藏在侧街,但森严的门禁和整块大理石的门牌都显示着大楼不凡的身价。大楼内设施齐全,宛如一个私人帝国。

除了室内游泳池、健身房、水疗中心这些常规设施外,千禧塔内甚至还有供业主陈列藏酒的酒窖和品酒室、儿童游戏室和私人电影院。千禧塔内的四星级餐厅则由米其林名厨 Michael Mina 领衔,供业主待客之用。

千禧塔业主的私人露台
千禧塔业主的私人露台

千禧塔中的服务更是奢侈。24 小时管家随叫随到,保安人员全年无休轮班上岗,甚至有两个全天候服务的门童,站在门口等着给住户停车,顺便帮住户提上刚买好的菜。

而它的业主更是包含美国传奇橄榄球四分卫乔·蒙塔纳(Joe Montana),风投公司凯鹏华盈创始人托马斯·珀金斯( Tom Perkins )等湾区名流。

千禧塔的辉煌时刻就在这里定格。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

 

眼看他楼歪了

9 月 8 日凌晨,随着一记响亮的“砰砰”声,千禧塔 36 层角落里的窗户破裂了。破裂的窗户像一个耳光,打醒了自以为安全无虞的住户,也打破了开发商极力粉饰的太平。

碎裂的窗户已被加固,裂痕清晰可见 图源:旧金山建筑监察部
碎裂的窗户已被加固,裂痕清晰可见 图源:旧金山建筑监察部

千禧塔的外墙玻璃曾被评级为“能正面迎接飓风”,然而就算是这样坚固的玻璃,在楼体不均匀下沉造成的压力下也显得不堪一击。千禧塔旁边就是繁忙的跨湾换乘枢纽,楼下行人如织。如果玻璃碎裂从 36 层楼高空坠落,哪怕只是一个带着重力加速度的玻璃渣,都有可能把行人砸死。

当硅星人在本周来到千禧塔时,玻璃破裂一侧楼下已经搭起了保护行人的架子。人们从楼下走过时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匆匆穿过,然后朝楼顶上投去担心的一瞥。

千禧塔下,施工人员正在搭设保护架
千禧塔下,施工人员正在搭设保护架

9 月 12 日,旧金山建筑监察部(DBI)勒令千禧塔管理层在本周末之前修复窗户,并调查建筑物所有单元,确定没有其他外立面损坏。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到,建筑监察部就会把千禧塔标黄,限制人们出入。

然而玻璃碎裂只是千禧塔问题的冰山一角。

2016 年,千禧塔对外公开的文件显示,千禧塔塔身正在加速下沉并发生倾斜。

约翰·科蒂(John Coté)代表旧金山市检察院新闻主任告诉硅星人,千禧塔的设计最大下沉深度为 6 英寸(约 15 厘米)。然而在 2008 年初完工之时,千禧塔楼体下沉程度已经逼近最大限额,一年后临近交房时,千禧塔的下沉深度已经达到了 21 厘米,比设计最大下沉深度多了5 厘米。

而据大楼工程师提供的数据,到今天为止,千禧塔已经下沉了约 43 厘米,向西北方向倾斜 35 厘米。

在千禧塔西侧,即受到压迫窗户破裂的一侧,地面已经因沉降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最长的一条有数米长。

塔内的情况更加糟糕。在 CBS 拍摄的影像中,千禧塔地下车库墙上布满像蛛网一样的裂缝,有些裂缝甚至从地板绵延到天花板。在墙上的裂缝上有数十个应力计,正以毫米为单位默默记录着裂缝的缓慢增长。

车库里的裂缝,图源:CBS
车库里的裂缝,图源:CBS

塔体的管道和防火系统也受到了损害。有住户报告,自己总是能在家里闻见刺鼻的臭味。来自建筑咨询公司 Allana Buick & Bers Inc. 的专家解释,因为塔体不均匀沉降,千禧塔的外立面正和核心结构分离。在家中闻到异味说明千禧塔的防火功能已经被破坏了,烟和火焰都能从裂缝中透进户主家。

现在千禧塔里的住户每天都心惊胆战。被警戒线封起来的碎窗,裂缝的水泥墙,被拆除的外立面板裸露着管道电路和钢筋……

千禧塔车库墙,图源:Bloomberg
千禧塔车库墙,图源:Bloomberg

这个曾经极尽奢华的家已经不再像家,反而像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天价公寓成业主噩梦

十年前,做了一辈子房地产开发商的帕米拉拿出 300 多万美元的积蓄买下这套房子时,是打算在这里养老的。对于一个忙活了一辈子独居老太太来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安度晚年的地方了:交通便捷,景观一流,生活的一切都有管家照料,卫生有人打扫。在她的想象中,入住千禧塔会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搬家。

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原本应该安详的晚年会在无穷无尽的官司和恐惧里度过。

帕米拉独自一人在家中打高尔夫,图源:Stephanie Martin Taylor
帕米拉独自一人在家中打高尔夫,图源:Stephanie Martin Taylor

2017 年初,帕米拉和其他十几位业主一起起诉了千禧塔开发商。在发起诉讼后的 20 个月里,几乎每两天就有一条案情新进展,每两周都产生一笔新的调查费用。到今天为止,名称为“帕米拉 vs 千禧塔”的案件已经积累了 452 份法律文件,500 多条案情变动记录,共向法庭缴纳 3 万多美元。

帕米拉起诉书的一部分,其中对被告的指控多达十一条
帕米拉起诉书的一部分,其中对被告的指控多达十一条

被千禧塔的奢华和潜在的投资价值吸引,一批中国投资公司也在这里买了房。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著名投资创始人告诉硅星人,“国内好几个 VC 都在那儿(千禧塔)买有公寓,结果现在都烂在手里了,(千禧塔)变成了旧金山的斜塔。”

从旧金山高级法院披露的诉讼文件上看,千禧塔的中国业主至少有 20 人。

部分中国业主
部分中国业主

中国业主们的代理律师亚历山大·韦安德(Alexandra Weyand)告诉硅星人作者,千禧塔的案子属于交叉诉讼,情况非常复杂。再加上庭外和解的时间,开庭时间一次次被延后,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中国业主们正在寻求赔偿,但至今没有结果,”韦安德告诉我们,“一些业主已经搬出大楼,另一些则因为经济原因被困在千禧塔,无处可去。”

与此同时,千禧塔的房价正在迅速缩水,让业主骑虎难下。

前千禧塔业主弗兰克和安德鲁是一对工程师情侣,两人曾在还是初创公司时的 Google 工作。在 2016 年得知千禧塔正在下沉倾斜后,两人就判断出千禧塔的问题很难修复,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于是他们开始紧急抛售房子,简直是“给钱就卖”,想多少挽回一点损失。

最终,他们以购入价一半的价格卖出了公寓,亏了将近 400 万美元。

但相对于那些现在手中仍然持有千禧塔公寓的业主来说,他们是幸运的。

随着千禧塔问题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媒体曝光了千禧塔的问题,后来的业主甚至想卖房也卖不掉。

在售房网站 Zillow 上,能找到很多条千禧塔售楼信息。一套曾经均价 250 万美元的两居室现在只卖 110 万美元,即使价格缩水了一半也鲜有人问津。这栋房屋的售房经理人 Alex 告诉硅星人,这套房子已经挂在市场上一百多天了,至今没有要卖出去的迹象。

挂出 172 天,仅有一人收藏了房源
挂出 172 天,仅有一人收藏了房源

 

千禧塔困局是谁之过?

“面对千禧塔开发商和跨湾枢纽(的推诿塞责),我的委托人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他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互踢皮球,而是应该为业主做点正事。”代表了24位中国业主的美国律师亚历山大·韦安德在接受硅星人独家专访时表示这些中国买家已经在没完没了的起诉过程中感到精疲力尽。

“尽管作为代表律师我不能透露中国业主到底花了多少钱,但可以说的是,在美国打官司非常贵,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越贵。”韦安德说他所经手的这一桩中国业主诉讼案已经进行了 16 个月之久。

在韦安德和他代理的中国业主看来,案件各方的互相推责正是整个案件难以获得最终结果的原因。

鉴于千禧塔的下沉问题已经对住户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造成了损害,2016 年 11 月 3 日,旧金山市检察官丹尼斯·埃雷拉(Dennis Herrera) 对千禧塔开发商提起民事诉讼。

埃雷拉指控开发商没有依法向购买者披露千禧塔的真实安全状况。埃雷拉说,“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信息。根据法律要求,开发商需要告诉购房者楼体正在下沉。他们的错就在这里。”

与此同时,千禧塔开发商则坚称自己建筑合规,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甚至将千禧塔的塌陷归咎于 2010 年在千禧塔东侧开始动工的跨湾换乘枢纽。

跨湾枢纽紧邻千禧塔
跨湾枢纽紧邻千禧塔

跨湾枢纽耗资 24 亿美元,全长 440 米,建筑主体包括三层地面建筑和一个直径 18 米的地下隧道。千禧塔开发商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杰弗里斯(Chris Jeffries)在2016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千禧塔的沉降是因为跨湾枢纽在建设过程中从地下抽取了过多的水。

杰弗里斯说,“跨湾枢纽抽水导致千禧塔下的地下水位下降了 20 英尺(18.2 米)。……从地下取水会让土壤变得更紧,从而造成塌陷。”

而硅星人就此事询问旧金山检察院时,科蒂认为,开发商需要对千禧塔质量问题负全责。

2017 年 3 月,千禧塔业主委员会对包括千禧塔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在内的一系列千禧塔质量问题相关责任方提起民诉,索赔2亿美元。同时,业主们也起诉了跨湾枢纽项目责任方和旧金山市政府。指责跨湾枢纽在施工时没有考虑相邻的千禧塔,规划跨湾枢纽的旧金山市政府也难逃其咎。业主委员会的最终诉求是收回修复千禧塔所需的所有资金,并一劳永逸地解决千禧塔的质量问题。

千禧塔业主委员会提出的和解条件,包括2亿美金赔款
千禧塔业主委员会提出的和解条件,包括2亿美金赔款

在这期间,业主协会也被告知,他们的诉讼过于复杂,等到被法庭受理可能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了。

工程师们也在努力寻求修复大楼的方法。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现在最完整的一个解决方案需要花费大约 5 亿美元,这个价格比千禧塔本身的造价(3.5 亿美元)还高。

工程师们认为,千禧塔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千禧塔的地基没有达到基岩。千禧塔的地基由 950 个深达 27 米钢筋混凝土桩固定,然而由于旧金山本身的土质松软,27 米深的地基并不能保证大楼的安全。而真正稳固的基岩,在 90 米深的地底。

基于此,工程师们提出,在基岩中安插大约 300 个钢壳包裹钢筋水泥结构的微型桩,每个直径约 33 厘米。修复千禧塔时,先在塔下沉的一侧打桩,然后让另一侧继续下沉,直到建筑物伸直为止。建筑的碎窗裂缝等问题都是因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塔体“伸直”之后,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修复计划示意图
修复计划示意图

这个看起来很美的方案,就算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也需要 2 到 5 年来实施,以及到底谁该来支付这份天价修缮费仍然是个无解的问题。

科蒂告诉我们,目前诉讼中的各方正在和解中。然而和解到什么程度,会达成什么样的和解条件,仍然依法不能透露。市检察院也正在与千禧塔开发商进行和解,但和解仅限于两年前发起诉讼时涉及到的问题,至于大楼最近发生的玻璃碎裂和裂缝问题,检察院则没有进一步举动。

裂缝在不断扩大,房价在继续快速下跌,这两年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业主来说都是煎熬。

在漫长的拉锯战中,帕米拉曾数次修改自己的诉状,将跨湾枢纽、负责施工的钻井平台公司、甚至设计千禧塔的建筑公司都加了进去。但迄今为止,法院也没有裁定任何一方对帕米拉和其他业主的损失负责,拿到赔款更是遥遥无期。

在回顾自己过去近两年心力交瘁的生活时,这位 76 岁老人对 Los Angeles Times 说:“对于千禧塔的状况,我的悲伤大过了害怕。有生之年我是看不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了,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去哪里生活,在哪里送终。”

如果这些中国业主不能在接下来的 58 天内完成证词以及和各方完成赔偿和解,他们就不得不再次召集证人和专家,准备好明年继续打官司。韦安德在采访最后告诉硅星人,无论怎样,这栋大楼给这些远道而来的业主带来的伤害是怎么也填不平了。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旧金山」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旧金山」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邢逸帆

资深作者 联系邮箱:xingyifan@pingwest.co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