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PingWest曾介绍过“大家谈论的商品”这个豆瓣正在内测的产品,一切都在说明,豆瓣已经不再满足于电影、书籍和音乐领域,希望将它基于产品、评论、短评、喜欢和豆列以及它们背后由算法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框架扩展到消费产品的电商领域,用豆瓣官方博客的话说:“豆瓣的生活发现服务终于完整了”。
今天,豆瓣正式将这个产品上线,名为“东西”,与两个月前相比,它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所以,我们重新再来看看这个产品。
首先是在首页上,两个月前的产品是以Time Line的方式至上而下的展示产品,而豆瓣东西在首页面上用整整一屏的大小去做了主题推荐的Banner,它打破了单纯按类别推荐的思路,而是在挖掘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物件选择上的共性。例如“爱上色彩,爱上TA”,然后在这个主题下推荐符合主题描述的商品,例如彩色的画笔、彩色的薄荷糖、彩色的玛瑙手链和彩色的书包……

在Banner之下就是推荐商品,这点上和其他的电商导购网站在功能和设计上没有多大区别,不过豆瓣在分类查看商品时做了三组设计,“推荐与全部”、“按商品大类的筛选”和“商品风格的筛选”,在商品风格的筛选中,豆瓣用到了Geek、设计感、二次元、原创手工、真体验、礼品盒这些分类,还是在遵循他们按共性帮助用户选择商品的想法。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真体验”这一分类,这一类目下的商品都是一些用户推荐的他们自己已购买使用过的商品,这些商品中有体验优良的,也有遭到用户吐槽的……无论好坏用户都可以把它推荐到豆瓣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也传承了豆瓣产品一贯的风格。

在正式版东西中,最重要的一个新添功能就是“图文“了,这也是在我看来豆瓣与其他导购类电商最大的不同——结构化、高质量的用户长篇评测,由于豆瓣上有很多有意愿撰文分享自己经历的用户,所以这里包含了客观详实的产品体验、与购物相关的知识、以及分们别类的聚合推荐、比较。

当然,还有豆瓣最有特色的功能之一,“豆列”,在这里,你可以订阅喜欢的列表,当豆列所有者对产品进行更新时,你都会收到通知。
前文已经说过,这种电商导购形态并不新鲜,但在我看来,豆瓣东西的最大特色有两点:社会化和对共性产品的挖掘。社会化是指基于“共同兴趣“这一个豆瓣的立足点,用户可以相互推荐细化你的商品也可以共同抵制差的货品,这些内容能够自然地引发产品推荐、评述的产生和传播;共性指的是在原有的“喜欢”等用户行为的个性化数据挖掘之上,豆瓣东西又加入了粗粒度的共性产品推荐,来引发用户的购买行为,甚至是连锁反应,而非单纯的“看鞋推荐鞋”、“看包推荐包”式的机械推荐。
当然,这仍然是一个新生的平台,除了其价值规模尚未验证外,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的,如何保证产品的高纯度,不让豆瓣东西成为各个网站商户们营销的垃圾场,对豆瓣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豆瓣采用限制性开通发布功能权限的方式来避免这一问题。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