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特斯拉

为什么说Tesla颠覆了汽车,以及电动车翻身的日子到了?

翟葆光

发布于 2012年11月14日

 

前言

一直在关注PingWest的朋友肯定会发现,这周我们和Tesla以及Elon Musk耗上了。周一在我讲述了Tesla即将转型为大型汽车企业的同时,立刻就有朋友举Fisker的例子来反驳,还有读者细心的计算了Musk和他的五个孩子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不过其实,我想说的还没说完呢:Tesla这家公司陷入如此大的争议之中是完全正常的,甚至是应该的 —— Elon Musk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决定了他的出手每次都是博命一击:他的梦想很大,押的注自然也就更大,这就注定了他的公司在真正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都要经历漫长的只烧钱不进账的时间,其所描绘的宏伟图景也总听起来像痴人说梦。

2002年PayPal上市并被收购时Elon Musk净赚了一亿八千万美金。不过和不少就此退休的同事不同,他把这些钱又全部押了出去 –自掏一亿美元成立SpaceX,两千万成立Solar City,六千万成立Tesla,然后和朋友借钱来付房租……这么多年以来,Tesla从来都是赔钱的,有几次差点把他自己搭进去,让他血本无归。不过,一路走到现在,我相信他们坚持贯彻自己产品哲学的量变已经足以逐渐产生质变,尤其是在Model S这个催化器的带动下。在今年,S型车一举拿下包括《汽车》杂志雅虎汽车等权威媒体评选年度车型的多项桂冠。用Musk自己的话说,“它就是我们的iPhone。”

相信Tesla从此不再是Elon Musk航天成就的陪衬品,因为这款车型在多年打磨之下。设计、性能、和运营体系都已逐渐完善,电动车翻身的日子到了。

 

设计: 硅谷与底特律的联姻

那些Elon Musk的信徒在把他比作下一个乔布斯时所提供的论据中,最常使用的除了他们都招募了George Blankenship(苹果零售店的负责人)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极度注重设计的产品先驱者。的确,Tesla在那些底特律的汽车行业传统的老大哥们看来像是一个入侵者,而且是来自硅谷的入侵者。Elon Musk带给Model S的秘诀中有这样几件:关注设计、寻找软硬件的结合……(怎么听着这么像做手机的?)

我们来看几个细节图。皮质座椅上细密的缝线——Elon Musk曾经说,他们的车在走上生产线之前会进行无数次的返工。因为只要是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在“美学上”让他不满意都要重来,包括这些毫米级的细线。

内部设计:整台S型车内部没有各种细小杂乱的盒子、抽屉、储藏柜、等等等等。一条润滑的流线从左到右延展开,人手唯一可以抓住的地方是它的门把手 – 就像图中所示一样。仿佛他们太吝惜这表面的光滑完美,只肯在那边缘羞涩的打开一条缝隙,让你牢牢抓住。这让我想起了几年之前,手机用户们在见惯了细小的按钮越来越多越繁杂的手机之后第一次看到iPhone那“完美的想让你去舔(乔布斯语)”的大屏幕时的惊艳感觉。

内置计算机:软硬件的完美融合。S型整台车的所有操作可以在这个类似iPad一样的大屏幕上完成(正由于此,整台车的内饰除了这个大屏幕以外都极其简约,在用户友好性做到了极致)。包括最基本的导航、听音乐、调整温度、调整座椅位置,甚至还可以上网。

个性桌面,我是不是看错了……总之,拥有Tesla的用户完全不再需要在这里放一个平板电脑来协助驾驶,甚至不需要使用手机。最关键的是,这台独特的电脑上所有的软件和功能都和整台车完美的贴合在一起,它甚至还有自己专属的应用商店。这些事情只有Elon Musk才能做到,这个互联网出身的企业家把硅谷最引以为傲的产品设计原则旋风一样的带进了其他行业,其结果是颠覆性的 – 因为他完全拓宽了人们对于“一辆电动车 – 甚至是汽车 – 可以干什么”的认识。整天开奔驰宝马这些车已经开得毫无感觉的美国各汽车杂志编辑们,在接触了Tesla之后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想起了第一次用iPhone的时候的感觉。”

 

性能 :电动车中的智能手机

《汽车》杂志的编辑们把S型比作iPhone并非没有理由,起码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在产品哲学上像iPhone一样,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电动车)切入市场,却能达到和传统汽油车相当的水准。用Peter Thiel的话讲,“它不是第一部电动车,但倒有可能是最后一部。”他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于“一部电动车可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概念。

那么之前的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呢?留意一下咱就知道,一般是挺小挺可爱的小车,但主人们一般还会很高兴的开着这个小车慢悠悠的跑,因为他们觉得这能体现自己在关注环保。说实在,除了非常当真的环保主义者,主流人群不会把这种开着玩玩的电动车放在眼里,也就更不会在买车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因为太节能环保了,他们一般都性能差劲,也开不了多久,马力微弱,《汽车》杂志的编辑评论道:“大多数的电动车像个温顺而环保的绵羊,而Tesla S开起来像个老虎。”他可在4.4秒之内加速到60迈,12秒即可跑半英里。这一指标就算和当今的许多同级别的汽油动力跑车比也毫不逊色.

的确,这有点像是05、06年的时候一些厂商刚刚推出智能手机时的情景。他们想要让手机更复杂、想要给它更多功能,想要把它做得更像电脑,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那些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多半很初级,缓慢(用乔布斯的话说是“baby software”),其核心是因为手机毕竟是手机,它不是电脑。然而当苹果宣布第一部iPhone居然运行OS X之后,大家都傻眼了。这完全是以电脑的标准在做手机。Tesla也是在以做跑车的标准做电动车,再加上上述提到的那些从硅谷带来的,Tesla独有的设计元素和软件计算能力,Elon Musk的用意可想而知。

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趟过导致过去几十年做汽车的公司死亡的最大浅滩 – 产能与供应链。这将决定Tesla是将继续作为一家“电动车创业公司”存在(car startup),还是成为汽车市场的真正巨子。

 

布局:Tesla的通信网络

我们常说一句话:最一流的企业做的是平台,做的是生态系统,他们可以创造一整个产业。Thomas Luo之前在PingWest的文章中写到:“Tesla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是它的电池和运营网络——如果你把一辆Tesla电动车看作是一部手机的话,那么Tesla的电池就是能够让这部手机run起来的SIM卡,你为它充的电就相当于背后的流量。而背后管理这些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桩以及电力资源的Tesla网络,就相当于是我们熟悉的那些电信运营商。可以说,Tesla是一家按照电信和互联网业的规则运行的公司。”

不久之前,Tesla揭幕了一直在秘密建设之中的“超级充电网络”(Supercharger)的前六个电站,这将让拥有Tesla的用户在整个加州,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的一部分畅通无阻。(注,这点可以证明,Elon Musk自己开车从洛杉矶到三藩是靠得住的,当然如果他从华盛顿开到波士顿就不行了)这只是开始,明年Tesla将在全北美的各个角落,从温哥华到墨西哥,从纽约到迈阿密全安装这些电站,同时也将在欧洲和亚洲开始布局。即使我们不想用太大的词汇形容,也能感觉到他们构建全球电网帝国的魄力。到那时,一个Tesla用户将不花一分钱开遍全世界!

超级充电网络的电力来自SolarCity,也就是Elon Musk的另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车载太阳能系统。这使得这套系统只要在安装之后的能源成本几乎为零。由于它们产生的能量多过用户驾驶所需,这个“超级电网”在供给汽车电力的同时还可以发电。

客观地说,这个体系比目前世界上已有的任何一个充电系统都更加强大,它的功率可达到120千瓦,并且在半个小时的充电之后就让车辆可以继续以60迈的时速开三个小时。这些时间都是Tesla细心的观察客户后考虑得出的结果:比如说一般人会早上九点出门,开三个小时,坐下吃顿饭(大约半小时),然后再开三个小时,再休息一下。Elon Musk憧憬说 “Tesla的超级充电站网络将会是一个永远的改变电动车产业的平台。我们将把驾驶Tesla的长距离旅行变得和所有开常规汽车的旅行一样方便。而且,在我们的平台上,你从美国东岸一路开到西岸不用花一分钱,而这对任何其他的汽车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很显然,现在就预言Tesla的崛起是不可信的,它的全球电网就算再宏伟,也要假以时日才能建成。但我愿意去相信一个敢去think big的人,一个敢挑战火星的人,也是敢把这些事儿都做出来的。我更愿意将现在这个时刻想象成一个前夕 – 如果让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iPhone出现前夕的科技界:摩托罗拉超薄手机是最流行的装备、诺基亚如日中天,苹果则看起来做MP3做得正high…...Tesla是玩具还是老虎,超级电网是不是空中楼阁,一切都将留给时间检验。当然也欢迎各位朋友继续讨论切磋!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特斯拉」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特斯拉」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翟葆光

翟葆光,Tufts University大三学生,休学在硅谷冒险,PingWest创始团队成员,参与创办世界第一家公海孵化器Blueseed (www.blueseed.co),请大家多多指教!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